四年级七班第二学期家长会材料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诸位能参加本次家长会,感谢家长朋友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感谢家长们一直来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能来参加家长会,本身就是孩子的重视,对教育的重视。我替孩子谢谢各位家长!
一、感谢家长的配合。简单分析成绩的进步,尤其是女生,突飞猛进。分析女生性格特点,改变家长对女孩子越大学习越差的观念。
二、对命与运的看法。强调家长的作用。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到孩子长大了,不知会有多少麻烦。还有一些家长花大价钱给孩子请家教,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去,花钱买教育。很多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用心,把和孩子相处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工作忙”等任何原因,都不应该成为你对孩子不用心的理由。另有一些家长有不作为之嫌。 例如孩子英语不好,考了个不及格。我经常看到的情景是;责怪孩子,训孩子一顿;孩子连个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训完了孩子,发泄完自己心中的不愉快;而后在试卷上签字:老师我不懂,我没法辅导孩子,请老师多费心。家长把自己朝孩子发泄怒火的过程,美其名曰批评教育。如果她被老师叫到学校,大多数家长的反应就是:老师我已经教育过孩子了。该说的我都说他了,可是他不听啊。推卸完责任之后,继续逛街,做美容,睡大觉,和人聊天;勤快点的就是上班做家务。总之,我有很多事要忙啊,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啊。我怎么有时间陪孩子读英语做数学呢? 孩子英语差,那是孩子自己不好,我们给他付出这么多,他还不认真学,是孩子对不起父母呀。 刚开始学英语的孩子,家长不就三四十岁吗?你不会英语,你和孩子一起从ABC开始学习啊。凭空说话时,为了孩子能舍弃自己的生命;可是当你的孩子英语太差,需要你有所作为时;一句我不会英语全推掉,再一句孩子学习不好真讨厌,给你吃给你穿的,你还学不好英语!这就是不作为。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她的话说得比较尖锐,也一针见血。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三、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去控制对方,都要做“听话”的人。而家长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是局面的开创者——想有个听话的好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就是要听听孩子的心声,明白他的目的要求,然后共同商讨具体地操作方法。可能有的家长说我没有你这样的耐心,我是个急脾气的人。我一看见孩子不听话,火气就上来了。那么,我要说,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肯定也会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
四、作业粗心、完不成问题,及家长的配合问题。手机发作业的意义。批评部分家长,作业家长检查不细致或很少签名,或者在教育孩子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有:
1、强调听写;
2、强调练字。
3、强调背诵。
4、强调读书:
5、少数学生上进心差一些。无论老师怎么努力,孩子无动于衷,书不读,字不练,日记应付。这就需要家长的强制与配合了。
五、探讨教育问题:
1、解决粗心问题的建议:经常有家长说:孩子老是太粗心,怎么说也改不了,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说: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老是改不掉,还撒谎;孩子老是丢三落四,改不了……毛病太多。那么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呢?举《哈佛女孩刘亦婷》例。“我们深入分析了婷儿在作业和考试时失误的几种情况之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婷儿的“粗心”主要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既然是能力不足,就不能靠批评指责,而要靠有效的训练来解决。”于是孩子的父母利用暑假给刘亦婷设计了一个提高细心程度的单项训练:抄电话号码。爸爸把一本过期的《成都市电话号码簿》随意翻到某页,然后掐着秒表让她用1分钟的时间快速地抄上面的电话号码 爸爸规定必须“左手指,右手抄”,时间一到就喊停。然后让婷儿来核对正误。如果老是有错,就训练10分钟结束,如果连对3次,就可提前完成任务。这种训练是没有奖品的,如果说有奖励的话,那就是爸爸每次都在旁边陪着她,给她掐表,成功了就和她一起欢呼,失败了就和她一起叹惋,这样一来,训练的进展本身就成了父女俩欢乐的源泉,就像后来婷儿在学习和各种竞赛中力争上游一样,好成绩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物质奖励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比如有些孩子老是丢三落四、拖拖拉拉,或者其他的毛病,也是一样的解决方法。关于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来吧,孩子》的作者尹建莉的方法就是提前预防。她在文章中这样说:“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在生活料理方面,圆圆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但这帮助不是热心地帮她干这干那。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的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