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教学反思《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 正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学反思   阅读:8476

导读: 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发现有两个环节考虑不周。1、三个提示的出现时机。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时,我设计了三个提示。学生在交流设计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提示的问题。但回 答的质量不够高,深度也不够。反之,如果把这一环节调整到设计实验之前,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讨论一下,形成统一的意见,那么学生的回答会更到位。2、建模解释环节。在建立模型解释空气热胀冷缩原因这一环节,我借助于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让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讨论看到的现象:即运动越快,微粒之间的距离越大,体积就越大;运动越慢,微粒之间的距离越小,体积就越小。再把看到的现象迁移,用来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然而这部分内容太抽象,学生仍然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如果把教材上提供的文字解释资料复印给学生,把资料和录象结合起来,那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清晰。当然在课堂中还有许多地方不够理想,恳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标签:教学反思案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http://www.xxk123.com

 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发现有两个环节考虑不周。
1、三个提示的出现时机。
  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时,我设计了三个提示。学生在交流设计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提示的问题。但回      答的质量不够高,深度也不够。反之,如果把这一环节调整到设计实验之前,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讨论一下,形成统一的意见,那么学生的回答会更到位。
2、建模解释环节。
  在建立模型解释空气热胀冷缩原因这一环节,我借助于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让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讨论看到的现象:即运动越快,微粒之间的距离越大,体积就越大;运动越慢,微粒之间的距离越小,体积就越小。再把看到的现象迁移,用来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然而这部分内容太抽象,学生仍然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如果把教材上提供的文字解释资料复印给学生,把资料和录象结合起来,那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清晰。
  当然在课堂中还有许多地方不够理想,恳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Tag: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案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