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
来源:重庆市云阳县鱼泉镇鱼泉小学 作者:冉孟春
每当学生看到自己习作上“欠具体生动”的批语时,他们就会皱着眉头嘟着嘴:老是这样,我也不知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平时,同学们也经常抱怨没东西可写,或文章写不长。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老师这样一要求,学生就像“挤牙膏”似的生拼硬凑,甚至边写边数字数。有的同学认为平时写不出文章来是因为没有活动或没有出去玩,可这些同学即使出去玩了也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一篇文章写下来,就像“流水帐”,一条条、一步步地罗列着所经之事,全然没了意味。
究竟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习作才具体生动?观察是基础,积累是关键,运用是目的。每次习作训练不贪全求美,要让学生一次一得,反复修改,逐步扩充,最终达到具体生动。至于习作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前人之述多矣,我就《记一次活动》谈谈我指导学生习作具体生动的具体做法。
一、仔细观察,用心体验。
习作前,我组织学生观看比赛或参加活动(课间活动最省事),并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活动观察记录表”,提示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体验:活动前场内场外的总体情况(参赛者的准备情况、精神面貌、观众的多少、观看前的准备等),你的整体感受(紧张、热烈等)。活动中参赛者的语言、动作、神态,观众的语言、动作、神态;你作为观众或参赛者的心理怎样;活动结果出来时场内场外的表现。活动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或有什么启发。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就明确了观察的内容和目的,在活动中他们就会留心观察,细心体验。活动一结束,我就让他们先填写“活动观察记录表”,接着全班交流,然后整理好记录表的内容并完成习作。这次习作,我不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有兴趣写出来就行,目的在于了解每个学生的习作基础,以便在后面的训练中能做到因材施教。
以上训练,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观察体验到表达,解决了学生无从写起和无话可写的问题,习作内容自然就具体了。当然,要真正达到具体生动,还离不开后面多次、系列地训练。
二、再现精彩,如临其境。
对精彩动作的描写,我们尽量不用概括性的词句,要精雕细刻,还它一个精彩激烈,让别人看了你的描写,其精彩动作历历在目。我曾给学生说过:你写你弟弟可爱,用上一百个“可爱”、“真可爱”、“好可爱啊”、“多可爱啊”等词句,别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怎样可爱,不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做过的事)来表达他的可爱,而文中不出现一个“可爱”的词语。这就是概括与具体的问题。我让学生把自己上次的习作反复读一读,找出你认为动作精彩的地方,回忆当时的情景,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不要放过,如果回忆不起来,可再次观察,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或其他修饰词语,再修改、充实这个片段,直到你认为满意为止,这次训练就算是完成了。请看有个同学的《踢毽子》片段:修改前:“……只见她拿出一个毽子,在手上抛了抛,然后飞快地踢了起来……”修改后:“……只见她用右手从裤兜里拿出一个十分漂亮鸡毛毽,左手轻轻地理了理毽毛,把毽毛分布均匀。接着把毽子上下掂了掂,似乎在审视它的轻重。然后向上轻轻一抛,等毽离地有尺多高时,抬起右腿轻快地踢了起来……”虽然这个同学整篇习作不是很好,但达到了这次训练要求。在习作课上我让她念了这个片段,并表扬了她,也给其他同学一个借鉴。
三、刻画语言,如闻其声。
人物的^对`话语言可分为提示语和话语两个部分,习作中我要求学生不出现“某某说”的提示语,而是“某某怎样说”,提示语中应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话语应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职业特征、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场景等。对此,本次习作训练我分以下几步进行:
1、根据提示语补充话语。
“ ” 我飞舞着试卷,激动地大喊。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