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重点现代文复习»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重点现代文复习

[06-07 06:22:2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七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151

导读:5.(第2节)“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明确: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写出了花的茂密。6.第2段中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明确:比喻,拟人;旺盛繁多。7.第2段的第一句好在哪里?明确: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盛开的紫藤萝花饱满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8.(第7节)“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明确:作者睹物释怀,他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9.(第7节)“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明确:指失去小弟的悲伤。10.(第7节)“别的一切”指代什么?明确: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11.(第8节)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请找出来。明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12.(第8节)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明确: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和人的不幸相照应,同时为后面点题作铺垫。13.(第9节)“过了之么多年,

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重点现代文复习,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5.(第2节)“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明确: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写出了花的茂密。
6.第2段中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比喻,拟人;旺盛繁多。 

7.第2段的第一句好在哪里?
明确: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盛开的紫藤萝花饱满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8.(第7节)“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睹物释怀,他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9.(第7节)“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明确:指失去小弟的悲伤。
10.(第7节)“别的一切”指代什么?
明确: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 
11.(第8节)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请找出来。

明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12.(第8节)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明确: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和人的不幸相照应,同时为后面点题作铺垫。

13.(第9节)“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通过花的复开暗示了时代的变化。

14.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通过看花,感觉到花多年后重新开放的生命的喜悦,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表示抓紧时间,珍惜生命。

15.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明确:内容上照应开头,深化主题,表达了珍惜生命之情,也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济南的冬天

1.(第1段)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济南的冬天天气温晴。

2.(第1段)“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说没有那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要是说“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3.(第1段)“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4.(第1段)填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没有重雾、没有毒日,以突出它的温晴

5.(第2 段)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第2 段)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先俯视,后仰视。

7.(第2 段)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8.(第2 段)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运用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的把济南的山水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9.(第2 段)“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  

10.(第3段)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1.(第3段)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之情。

12.(第3段)“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话?

  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13.(第3段)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从上到下)

14.(第3段)为什么作者要写小雪而不是大雪?

  通过写写济南山上的小雪来衬托济南冬天的温晴,如果换成大雪就不能显示温晴了。

15.文章的最后一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结尾有什么好处?

  作者巧妙的把文题换了个位置,内容上深化中心,结构上文题呼应,语言耐人寻味


上一页  [1] [2] 


Tag:七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七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