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醉翁亭记》精细阅读» 正文

《醉翁亭记》精细阅读

[08-31 05:47:2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674

导读: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啊!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却寄托在酒上啊。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醉翁亭记》精细阅读,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却寄托在酒上啊。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那个)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从上到下全是鸟儿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放,发出淡淡的幽香。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作者把“醉”与“乐”联系起来,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同时也点明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由全景到局部。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答:“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侧面表现了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答:(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答: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12、《醉翁亭记》中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写景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
3、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