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醉翁亭记》精细阅读» 正文

《醉翁亭记》精细阅读

[08-31 05:47:2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674

导读: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上联: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下联: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十五、语段阅读 (一)(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

《醉翁亭记》精细阅读,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上联: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
下联: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十五、语段阅读

(一)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j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掇:(duō)拾取,采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4)四时之景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答案:

(一)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3)领会  (4)一年四季  2、既 得 斯 泉 / 于山谷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4、与民共乐  (如答成“与民同乐”得一半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