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复习:唐雎不辱使命» 正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复习:唐雎不辱使命

[08-22 13:46:2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168

导读: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也: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⒇岂直五百里哉 哉:疑问语气,想当于“呢”,表反问。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错意,置意。(2)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同“欤”,语气词。(3)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青色 【整体把握】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重点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也: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 岂直五百里哉                哉:疑问语气,想当于“呢”,表反问。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错意,置意。 (2)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同“欤”,语气词。 (3)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青色   【整体把握】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重点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重点问题】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