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正文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05-05 05:11:1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780

导读: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3分)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18、D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5.②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5.②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 lutaocool - lutaocool的博客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上一页  [1] [2] [3] [4]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