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下)《孟子》两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孟子》两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2-07 18:24:4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450

导读: 。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某 战,战必胜矣。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下列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敞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多助之至 3.本文作者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而论证首句,在首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如”来强调 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4.分别写出

九年级语文(下)《孟子》两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某  战,战必胜矣。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下列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非不深也    园林沼宽敞    B.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    不以木为之    D.攻亲戚所畔    多助至 

  3.本文作者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而论证首句,在首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如”来强调   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4.分别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加粗词的成语。

(1)多助之________      ___________  (2)失道者助 ______        _______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兵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文首段列举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写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业需要经过哪些磨砺?请用原文回答。

 

3.写出从反面论述论点的句子,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读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quan yue ge xi   fu  bi fu su

  二、l.畔叛背叛  2.曾增增加3.衡横梗塞,不顺  4.拂弼辅佐

  三、1.围2.护城河3.兵器4.放弃离开5.限制6.极点7.起,被任用  8.违背扰乱9.常 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