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显身手。围绕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力实施“巾帼增收倍增行动”,组织妇女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拓宽增收渠道。按照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要求,引导妇女发展新特优农业和精细农业,提高农业收入;组织妇女参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发展手工编织、来料加工等家庭工副业,扩大非农收入;促进妇女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强化服务扶持。进一步完善农村妇女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发展各类妇女培训阵地、专家指导队伍,组织妇女参与“阳光工程”等政府培训,力争“十二五”期间有培训需求的农村妇女普遍得到培训;强化信贷服务,继续开展“信贷助推农村妇女创业行动”,重点扶持妇字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加大户;强化合作服务,鼓励妇女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行业联谊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信息服务,创新发展信息服务载体,发挥各类妇女网站、致富热线作用,为妇女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强示范带动。广泛开展争创活动,在全省扶持一批妇字号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批巾帼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巾帼示范村,培养一批巾帼增收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妇女增收步伐。
动员妇女在本职岗位上争优秀。明年是“巾帼建功”活动20周年,要以举办论坛、征文、成果展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总结经验,研讨思路,推动“巾帼建功”活动与时俱进。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岗位建功、岗位创新、岗位成才系列活动,引导妇女献智出力。发挥女企业家协会作用,开展科技创新成果对接、银企对接和校企对接等服务,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妇女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素质,开展女性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为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妇女在节能减排中立新功。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山东要求,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坚持面向基层,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实践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坚持服务家庭,针对家庭需求和特点,推广节能减排实用技能和产品,凸显工作成效。坚持强化宣传,努力提高活动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使节能减排意识深入人心。
(二)充分发挥优势,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展现新作为
依托社区、家庭阵地,深化妇女精神文明和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推动家庭和谐,带动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明年是建党90周年。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妇女工作实际,广泛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在广大妇女中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引导妇女思想、鼓舞妇女斗志、凝聚妇女力量。大力选树和宣传妇女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学习先进、创先争优的热情。
探索创新社区妇女工作。顺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趋势,坚持重心下移,认真研究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社区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找准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的切入点,推进社区妇女工作创新发展。要立足社区,突出妇联特色,依托“妇女之家”等阵地,开展各种服务妇女的活动,打造社区妇女工作新品牌。
深化家庭创建活动。突出道德教育内涵,丰富创建活动载体,持续推进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家庭建设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实践、文明和谐家庭评选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建设和谐文化。继续开展“幸福进家”活动,发挥妇联报刊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平安家庭”创建,与创建“平安社区”、开展“安置帮教”、关爱流动妇女等紧密结合,有效参与配合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巾帼志愿服务。按照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持续发展的要求,找准工作定位、加大指导力度,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把热心公益事业的妇女群众吸收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着力培养一批志愿服务工作骨干。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服务记录等管理制度。在全省创建一批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模化发展。
提升家教工作水平。以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契机,做好家教“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健全指导服务机构,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及管理。加强理论研究,推广优秀研究成果,确定“十二五”重点课题。继续实施“母亲教育工程”,发挥网上家长学校、齐鲁讲坛——家教分坛、“农村父母课堂”作用,组织“千万母亲进课堂”接受家教知识培训,提高家长教子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