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目前我县尚无一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职称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由于我国的特点是政府倡导、组织、实施社会工作,社区的群众性文化娱乐、环境卫生、体育健身、扶贫帮困、联防治安等一系列工作基本由行政管理人员一揽子承担,不但使现有社区工作者过于辛劳,工作质量也很难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的定义、性质、范围和作用普遍存在概念不清、认识模糊的问题,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存在轻投入重回报、轻关心重要求的现象。从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参与调查的对象共87人,其中,认为了解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19人,占21.8%,不太了解的15人,占17.2%,不知道的53人,占61%;认为可以区别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师)和社会工作人才的12人,占13.8%,不能区别的75人,占86.2%;认为有必要在相关职能部门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的10人,占11.5%,没有必要的77人,占88.5%。同时,部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低,参与配合意识不强,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不高,社会地位较低。
(二)从业人员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全县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民8909户16529人(其中列入民政低保3108户4455人,绝对贫困户5801户12074人),城镇低保对象74人,重点优抚对象511人,孤儿69人,老年人口61355人,残疾人口6446人。而我县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只有694人,就工作量而言,平均每人要为123名重点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以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比重为例,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我国香港地区仅注册的社会工作者就占总人口1.7‰,而我县至今还没有注册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员总量也仅占全县总人口的1.6‰。从初步统计的情况看,全县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中还没有社工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绝大部分社会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缺乏,服务层次低,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工作需求。
(三)专业知识匮乏,岗位设置不多。尽管目前我县正在努力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以社会管理人员为主,其他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大多学历、水平较低,而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孤儿的心理疏导,目前比较缺乏;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直接对老年人陪护、照料提出了更大需求;相对于蓬勃开展的社区建设,相应的服务措施也比较滞后,全县6个社区共有居民23866人,而社区工作人员仅36人。另外,具体负责社会工作的民政、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均尚未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相关的社会工作任务都是由行政管理人员或单位招聘的临时工来完成,造成“在岗人员不专业,专业人员不在岗”的尴尬局面,影响了我县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四)体制机制滞后,经费投入不足。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建立健全,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司法、卫生等承担社会工作任务的部门,存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问题。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社会工作职业不规范,从业标准不明确。由于社会工作资金十分匮乏,社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低、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十分突出,用于社会服务的资金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县社区职工年总收入仅为1.4万元左右。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财政投入不足等,使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十分紧缺,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遇到很大困难,一些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或福利机构工作后,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地区的有益做法,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要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民政、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要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积极发挥社会工作的主导作用,统一部署,统筹考虑。县、乡两级要分别设立社会工作人才领导小组,负责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内外协调,共同研究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社会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及优秀社会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增强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了解和尊重,努力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新局面,切实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