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三:监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督的手段还缺乏刚性。根据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开展监督的方式和手段很多,其中如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调查、视察、执法检查等常规监督手段都得到了广泛地运用,但是象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罢免等能够解决问题的刚性监督手段却使用不多。同时,在监督过程中,敢问、敢议、敢管、敢查、敢纠的“五敢”人大工作作风还没完全树立,从而使人大监督实效大打
折扣。
原因四:监督的措施还缺乏深度。一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些决议决定没有跟踪检查,有的虽有些督办措施,但未形成制度,致使有些决议、决定难以落实。二是一些地方对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只注重交办,却较少督办,或督办的方式方法不多,致使不少代表的建议只停留在答复的层面上。三是对“一府两院”重大决策参与少,监督滞后,有些重大决策和重要问题,政府公布实施了,许多情况人大还掌握不够全面,导致监督工作停留在形式上、程序上,缺乏应有的深度。
原因五:监督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监督法、地方组织法等人大有关法律关于监督的条款规定得比较原则,县级人大实施监督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不少地方在制定和完善了具有自身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办法,特别是建立一整套由提前介入到整改反馈完整科学的监督制度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监督活动的实施和监督的实效。
原因六:监督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县级人大一般设工作机构四至五个,人员十几人,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兼职的不少,工作机构人员更少,以较少的人员去办理监督法规定的事项和程序就很容易使人大监督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
办法及对策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解决监督能力不适应的问题。要认真组织学习,尤其是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带头学习,认真研究,深刻理解,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更要深刻领会立法精神;要树立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理念,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要本着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深入开展工作研究,紧紧围绕法律赋予的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组织实施,大胆进行探索,逐步建立符合监督法精神,符合本地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监督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2.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解决人大意识不够强的问题。要通过新闻舆论媒体,采取多种方式,着力强化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全面理解监督法的实质内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和监督意识。要切实加强对监督效果的深度宣传,使“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从理论上、法律上加深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理解,从思想上提高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摆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实践中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作为地方党委,要更加积极支持人大依法开展工作,为人大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特别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重视征求人大及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3.围绕民意,强化督办,解决人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人大作为监督主体,特别要注重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调查、视察、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活动,加大对代表议案、意见、建议的督办力度,善于找准监督工作和活动载体的结合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监督意见的落实。
4.创新方法、完善机制、解决人大监督不顺畅的问题。主要坚持五个结合。一是人大监督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二是审议与调查相结合。三是交办与督办相结合。四是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相结合。五是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相结合。
5.严把程序、注重公开、解决监督透明度不彻底问题。人大既是权力机关,又是民意机关、代议机关,其工作的公开性决定了人大监督活动必须增强透明度。同时,监督法对如何增强人大监督活动的透明度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 “五个”向社会公布的要求。因此,人大的监督工作,要在工作计划、重大事项、决定情况,人事任免、代表活动等,都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真正形成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
6.健全机构,上下联动,解决人大机关不合理的问题。要多层次,全方位实施监督,不断提高县级人大的监督质量,关键要靠县级人大班子、队伍建设,靠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爱岗敬业、扎实工作、无私奉献。要着力解决县级人大办事工作机构设置与省、市人大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着力解决县级人大领导班子年龄普遍偏大、基本上都在人大退休的问题;着力解决县级人大编制过少、工作办事机构人员普遍偏少、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的问题;着力解决县级人大办公经费紧缺、办公条件滞后的问题。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乡镇人大的建设,配齐、配强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成员,强化乡镇人大制度等规范化建设,努力做到上下联动、社会互动,切实提高县级人大监督实效,全面推进民主与法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