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我县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雾溪“三月三”乌饭节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传承发展这篇文章,就必须同时关注传承积累和创新重构这两个方面。没有传承积累,文化就没有基础和灵魂;没有创新重构,文化就没有活力和生命,“种文化”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同时,雾溪“三月三”乌饭节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说明了我县的传统民俗节日并不是没有生命力,关键是我们如何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准确定位,将民俗节日活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由百姓办,使百姓乐,让百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百姓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传承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才能越办越活,越办越有生命力。
一是要建立民间自行组织为主,政府倡导推动为辅的“办节”机制。我县的一些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如春节舞龙与柳氏龙母传说、狮子闹千家等民俗节日文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过近年来,因组织松散、主体缺乏、计划不周、经费不足、协调困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民俗文化才逐渐走向了衰败。因此,我们在进一步加大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挖掘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各民间组织自身的力量。通过建立各种民间民俗文化协会,加强对各种民俗节日活动的政策推动和组织引导,完善传统民俗文化组织体系建设;通过树立典型、培育传人,开展文化示范村、示范户评比等方法,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和传承者。同时,还要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同现代文明有机相结合,为各民间组织及民间艺人搭设展示、发展的平台,为其创设适宜的“土壤”,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要确立以城镇“办节”为主,农村“办节”为辅的“办节”思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民转产转业转身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以预见,今后我县农民进城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作为地方政府,我们不应该让此成为加速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消亡的一个因素,而是应该将这一原本不利的因素转变为加快保护和弘扬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一个契机。人口的集聚,同时也为需要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此类活动集聚了人气。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重点搞好云和镇、崇头镇等人口相对较密集城镇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活动,通过制订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培养文化经纪人等途径,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城镇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活动。同时,通过城镇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逐步激发其他周边乡村民众过自己节日的热情,促进全县各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是要做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更是生活的升华。我们在开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活动中,除了要继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留独特的地方风韵外,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其输入时代的新鲜血液,赋予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以新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节拍,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才能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当然,创新发展并不是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否定,而是一种扬弃,是在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独特的地方风韵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例如,畲族“三月三”活动作为一个传统的歌会,其内容到表演形式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通过重新明确“过节”主体,调整“办节”思路,突出畲族乌饭特色,使活动获得了成功,但如果我们打着创新的旗号,让其对歌活动从旷野下、篝火旁搬到歌厅里,那就失去了畲族对歌原有的文化魅力了。
四是要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效地加以整合。文化与经济联姻,文化为经济鸣锣开道,经济为文化提供财力、物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潮流。目前,我县在政府财力有限,尚无更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就必须寻求自主发展的现实途径。特别是在当前我县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的形势下,积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旅游这只有形的手与我县民俗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应该不失为一种双赢的选择。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小顺这一旅游景区,推动端午龙舟赛的开展,并通过龙舟赛的举办,进一步挖掘和保护瓯江沿岸的船帮文化,进而也能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位。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畲族文化、客家(汀州)文化、瓯江船帮文化等云和特色节日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形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地方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只有坚持抓住地域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才可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同时,一个地方的传统民俗节日,也只有紧紧抓住区域特色这一节日的灵魂,其文化内涵才能像血液一样融入到本民族、本地区民众的肌体当中,让广大群众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并进而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长远的规划、长期的努力。例如,我们在实施新农村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文化特色,按照本区域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规划,把传统民俗风貌的保护纳入到乡村建设之中;又如在开发中小学地方课程时,将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广泛开展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并认可其内在的民族精神和人文价值。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