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建立市场利率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是推进农信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必然造成利率的频繁变动,利率风险加大,对农信社有效防范和规避市场化利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科学合理确定利率水平。特别是当前要防止利率一浮到顶,利率水平过高的情况,要实行有差别浮动利率,对优质客户实行优惠利率,防止逆向选择,培育优质客户。二是加强对利率的监管。为避免金融机构过度竞争,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对利率的管理职能,建立和强化同业公会作用,对存、贷款分别实行上下限管理,对构成市场利率的各因素实行定量分析,确定统一的风险系数,使贷款利率定价有章可循,借款人也可以“对号入座”,防范道德风险。三是建立金融保险制度。实现存款保险,保障存款人利益,增强储户存款信心;把信贷利率定价与发放同代理农业保险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推行农业财产保险制度有效规避风险。
(三)加快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是精细业务管理。把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纳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之中,防止为追求短期效益而陷入高负债、高风险经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把握进退,正确判断利率走势,合理利用金融资源。二是改善业务结构。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资金配置,特别要防止“一刀切”高浮利率带来逆向选择和风险激励,切实提高资产质量,搞好成本核算,增强抗御利率市场化风险能力。三是加快金融创新。在不断挖掘市场盈利机会的同时鼓励利率风险规避型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市场投融资渠道,切实改变存、贷单一的业务经营状况,发展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等非利差收入业务,调整利润结构,努力实现业务经营多元化,分散和转移因利率价格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四)加强利率市场化软硬件建设。搞好利率市场化必须加强软硬件建设。一是培育管理人才。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和,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从目前看,农信社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要加快通过招聘、进修、选拔等方式培养人才,使之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提高利率定价水平。二是增强科技含量。在加快农信社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建立起科学的利率定价信息收集、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提高利率的科学定价水平。三是健全金融法制。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工作。法律的保障是利率市场化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就难以公正、公平地界定和调整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尽快以法律形式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管理体制、扶持政策等,为农村合作金融应对利率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
(五)加大对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一是帮助农信社进入金融市场。对有经营规模大、资产质量好、内控机制健全的农信社应率先允许其进入金融市场,特别是要为农信社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改善存贷单一的经营方式,以增强农信社利用市场对利率风险的调控能力。二是落实支农扶持政策。利率市场化后,因取向支农的资金的价格弹性较低,如果不能对农业或对农信社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可能造成农信社贷款投向的转移。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信用创建,努力提高信用水平,有效防控信用风险;建立分工协作的金融服务体系,防止金融市场过渡竞争;加大金融支持,促进金融与经济和谐双赢发展。从而,为利率市场化创造良好金融外部环境。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