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好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发展平台。
高标准建设好工业园区,对于全面整合资源,促进招商引资
和项目建设,加速**县工业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建设方针,规划建设县城、惠安堡、萌城、大水坑、冯记沟、高沙窝“五园一区”工业园区,通过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的基本功能,不断提高吸引大资金和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推进全县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变布局分散为相对集中,形成各种生产要素的相互补充,促进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成本,加快配套建设,更好地吸引外资,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规范政策扶持,赋予管理权限,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优惠,让企业以最低的门槛进入,以最低的成本开发。同时,加快建立新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在管理模式上体现一个“特”字,在机构设置上体现一个“精”字,在运行机制上体现一个“活”字,努力形成能够有效促进项目、资本向园区集中的新机制。
(三)加大能源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县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最大限度地加快煤炭转化、增加煤炭生产附加值和利用效率是能源工业的当务之急。要把煤炭的深度开发作为**县能源开发中的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当前,一是要利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二是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煤炭新品种,提高优质煤比重,开发和生产各种易燃、高热值的新型燃料煤,增加洗精煤的比重,加快煤层气的开采利用。三是加大洁净煤技术研究开发力度,积极推进煤炭液化。四是加快煤炭转换,发展煤制气、煤化工以及煤电一体化等综合性产业体系,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和转换效率,提升煤炭工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制定配套政策,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只要是利用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都给予支持,加快能源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努力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狠抓项目建设,蓄足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着眼于培植优势,坚持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一起上。要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注重低耗能项目的引进,又要注重一般项目的发展;既要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发展。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中,既要特别重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倍增器”和“催化剂”作用,又要注重引进优秀人才。二是着眼于增强活力,坚持上项目、增后劲与盘存量、挖潜力一起上。要通过招商引资,想方设法盘活现有存量资产。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积极上新的项目。三是着眼于协调发展,坚持工业与农业、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不能孤立片面地发展工业,要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任务,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五)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精品名牌。
一是科学制定实施名牌战略的详细规划。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努力培育一批享誉全区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二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实施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一套推进名牌形成和成长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创名牌企业营造良好环境。三是要培养创新意识。企业要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敢于标新立异自创品牌,既要做到与不断变化的市场、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又要做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领市场走向、引导消费需求。要严把质量关口,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引导企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重视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使之在市场上受到法律保护。四是要加大品牌引进力度。要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引进上,通过“借船出海”,培育自己的品牌。
(六)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版块,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一是要扩面。要以县域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民众经济”的观念,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对兴办民营企业要不分内外,不分大小,一律实行“三不论”(即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内资、外资,不论经营形式,只要能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促进发展就全力支持)、“四放宽”(即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放宽审批手续、放宽注册资金标准、放宽条件限制)、“五优惠”(即用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规费减免优惠、信贷优惠、创业者户口落户和子女入学优惠)。通过政策激励,使民营经济有一个空前的发展,培植一批新的民营企业。二是要抓点。要扶优扶强,扶持一批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社会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经营环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聚集,不断加速企业低成本扩张。三是要上水平。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由传统领域向新型产业、由作坊式加工向产业化经营、由低水平层次向高科技领域提升,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七)培育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敢于开拓、善于管理、精通市场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是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关键和宝贵财富,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一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创业光荣、当企业家光荣的观念,为企业家脱颖而出创造肥沃的土壤。二是要切实改善企业家创业环境,倍加爱护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劳动和创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企业家、鼓励干事业、保护和支持人人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吸引众多优秀企业家来**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