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造基地,面向泛长三角
参与到泛长三角的分工合作中去,**首先要表明身份,准确定位,坚持优势互补、利益互惠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出面向泛长三角的四大基地。
1、船舶制造基地
八百里皖江,**占了五分之一,可用于船舶制造的深水岸线也达到27公里,目前造船规模已突破50万载重吨,拥有各类造船企业50多家,08年岸线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18亿元。特别是以东方造船有限公司和舟洋船舶为主的**造船产业集群,于近期已被省政府纳入安徽九大产业振兴规划。而江、浙、沪等造船优势地区岸线资源已饱和、造船能力已过剩,**对接长三角造船业、打造成长江水系中一个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可谓时机正当时。
2、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基地
经济学家谢国忠在经过市场调查后,认为中国新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希望应该在安徽,而安徽的希望在皖北和皖江一带。20xx年度,**共销往省外粮食
约11万吨 ,其中长三角地区8万多吨 。销往省外水产品
5万多吨,其中长三角地区2万多吨。“十一五”规划中,**县把粮、油、棉、畜禽、水产品、保健食品六大系列产品开发作为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重点突破口,至20xx年底,全县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
25 家,产值131557万元,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
家。目前,**县的钱铺至项铺和山山至会宫两条铜、铁、金、明矾石、重晶石等资源采选的矿业经济带脉络清晰。因此,面向长三角,打造**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钱铺铜、金、多金属采选基地和会宫官埠桥铁、明矾石、建筑石料开采加工基地。变**的能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3、劳务输出基地
**县是安徽省劳务输出大县,20xx年输出人数达到25万,占全县人口的26%。从流向上看,长三角地区居多,两省一市约有
14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 56
%。长三角地区是劳动资源的聚集区。高密度的企业意味着大量劳动力的聚集,长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急需中西部地区丰富劳动力资源为其不断发展增添源动力。“十五”期间,长三角南下珠三角“挖”有经验的外来务工者,近几年又纷纷到中西部设立劳务输入基地,**县要紧抓这一机遇,面向长三角对接建立劳务输出基地。
4、旅游、生态农业基地
**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汉代置县,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更是桐城派文化的故乡,境内有汉武帝射蛟、陶侃洗墨等多处古迹遗存;有集文山、火山、佛山于一身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浮山;有“小黄山”之称的白云岩;还有“枞川夜雨”、“荻埠归帆”、“竹湖落雁”、等自然景观和美妙传说。生态农业近两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一个旅游资源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县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旅游消费渐成热点。安徽“两山一湖”的开发,让两地的联系日益密切,而**县也要围绕“两山一湖”做足文章,围绕“朝阳农业”下足猛料,构建面向长三角的旅游基地。
四、错位发展,全面无缝对接
长三角地区和安徽、和**与生俱来具有不同的区位和资源禀赋,注定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泛”与“不泛”、“参与”“不参与”,其目的都是要使自己的道路走得更好。因此要强调产业规划先行,坚持产业互补、合作和升级的原则,避免产业同构同质形成恶性竞争,有意识形成合理的差异化的区域经济结构,以求**、长三角在错位发展中共赢。
1、思想对接:与苏浙沪相比,**县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一个很重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表现在发展胸怀的广阔度和创新氛围的浓厚度等方面。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的大讨论**县也开展过,但次数少了点、势头弱了点。以长三角地区的苏州为例,该市的发展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一是80年代发展集体经济,二是90年代浦东开发,三是中国加入wto。每到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苏州都要进行一次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大讨论,每个阶段的解放思想都有不同的内涵,在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中来统一思想。这次轮到**了,在迈向泛长三角时代之际,**县有必要更广度地转变观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破除陈腐观念、畏难情绪,寻求思想观念上等高对接,当好配角,唱好主角。
2、空间对接:“点轴”开发理论告诉我们,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点”会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等,相互连接起来就是轴线。轴线一经形成,就会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根据这一理论,“点”应该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在向安徽**发展推移时,必然会沿合铜黄高速和长江岸线两条轴线进行空间对接。目前,**正充分利用沿江沿路(轴)进行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功能区,**的这两条轴上共分布13个乡镇,基本聚集了制造、采掘等**主导产业。20xx年,覆盖吸引人口65.1万人,占全县67.5%,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3.1亿(其中3个乡镇因地理位置原因无规模企业),占全县54.3%。可以说已经具有很强的承接能力和很大的承接空间。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