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紧密配合,提升协调力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各级妇联干部在谋划工作时要树立统筹协调意识、部署工作时要遵循统筹协调原则、落实工作时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协调能力是妇联干部的必备能力,协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妇女工作社会化的程度。妇联是群众团体,有着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妇女工作覆盖面广,活动空间大;组织网络健全,组织能力强;协调组织多,整合力度大。但妇联组织不是职能部门,人、财、物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必须协调各方力量,合理配置人才、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促进妇女发展。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搭各界之台,整合社会资源;联热心之士,寻求资金支持;用媒体之手,树立妇联形象,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资源共享、载体共用、优势互补、工作互动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舆论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既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共同努力抓落实,又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合力推进抓落实。只有形成人人都关心和重视妇女事业发展,人人都尊重妇女的合法地位,人人都自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协调发展。妇联组织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宣传理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国策进党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注重提高宣传质量,加大宣传和信息反馈力度,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积极向社会宣传妇女,宣传妇女工作。在通过党校课堂和媒体宣传国策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树立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并推出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系列宣传活动。
二是调动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和“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协调小组以及维权联席会等协调组织的作用,抓住妇联是家庭教育工作牵头部门和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把妇女工作渗透到职能部门的工作范畴,在“融”字上想办法。联合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和活动中心,成立家庭暴力投诉、鉴定和避救中心、妇女法律援助联络中心、社区更年期妇女心理驿站等维权和服务机构,开通妇女法律、心理咨询热线,组建巾帼农业专家团、妇女维权志愿者等队伍,在“联”字上做文章。通过市场化、商业化和项目化运作,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为妇女和妇女事业投入资金,在“活”字上下功夫。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抓住各界妇女精英,为妇女事业发展献力献策,在“巧”字上动脑筋。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妇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可归纳为一个“借”字,即向党政借权,向部门借力,向社会借势,向市场借钱。借助各领导小组之力,组织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双学双比”活动,评选表彰“巾帼文明示范岗”,组织动员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召开现场推动会,交流经验,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岗位明星”等创评活动,借行业、部门的力;开展“春蕾计划”等救助活动,借社会的势;组织大规模、社会性、群众性的活动,不再囿于系统内操作,向财政“化缘”的传统方式,拓宽思路,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解决大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问题,借市场之财。只要找准了立足点,选好了结合点,就能达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妇女的多赢效果,增强妇联组织的战斗力,激发妇联组织的活力。
总之, 要提高以上三种能力,各级妇联干部必须加强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需要、一种生存方式。要加强政治、经济、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在妇女工作理论、业务和观念更新、素质提升、社交礼仪等多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训,使妇联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争做学习型、思想型、能力型、创新型的干部,高起点谋事、高水平决策、高效率运作、全方位提升。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提升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提升促进自主创新、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升坚持公平正义、依法行政办事的能力。面对决策要当“操作手”而不是“二传手”,要善于“结合”、“转化”而不是按葫芦画瓢,照搬照套。面临机遇要抢先一步,棋高一着,把发展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面对困难要头脑清醒,心细果断,变不利为有利,把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努力打造一支视野宽阔、胸怀宽广、知识宽博的“三宽”,勤于创业、敢于创新、善于创优的“三创”,经得起风险、经得起困难、经得起考验的“三经”妇联干部队伍,为实现我市妇女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