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稀缺和处理能力低下:消费者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如自由支配时间、注意力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和理解力、信任力等都具有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也限制了消费者获知全部信息的能力;原因可能在于消费者本身缺乏信息识别、加工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消费者在面对大量二手车交易信息的同时如果没有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其最终的投资决策是混乱而盲目的。
4、信誉欺诈:由于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经营者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
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故意隐瞒某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甚至制造扭曲的、虚假的信息,机会主义行为的直接结果便是契约风险或契约行为的不确定性,表现为经营者有可能不完全提供全面的产品信息,而是见机行事,力图获得超额利润或不能获得超额利润时逃债,甚至设法误导、伪装、混淆信息,以使实际结果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5、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立法及执法体系还不健全,制造虚假信息几乎不受成本的约束,而制造虚假信息的收益却远远高于其受到的惩罚成本,形成了“制假造假”的激励。
四、信息不对称对二手车市场的危害
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运行效率有着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的问题。
(一)破坏二手车经营效率,制约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逆向选择”是指在价格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信誉好、质量高的交易主体会退出交易;而信誉差、质量低的交易主体则会大量涌入,信息不对称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失灵萎缩和不存在。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调整使得供给等于需求,这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使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交易的价格,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作用的理想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某些理想效果就会消失,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并且信息不对称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失灵萎缩和不存在。价格原本是反映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价值关系的,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中,由于买方不可能对每辆车的质量和价值有所了解、并假定卖方不肯提供关于车况的完全信息,因而买方只能按汽车质量分布的概率支付一个平均价格来弥补信息缺失上的损失;而卖方不肯将内在质量高于平均价格的二手车拿到市场上出售,只剩下低质量的车让买方挑选。如此继续,买方会出更低的价格,卖方也随之只愿提供质量更差的车辆,出现劣质品充斥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的结果是劣质品将驱逐优质品驱逐出市场,造成市场失灵即市场上只剩下劣质商品次品,极大地降低了二手车的经营效率,严重制约了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二)引发道德风险,破坏社会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性
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二手车市场中产生错误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契约形成或交易完成之后,指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信息优势的经济行为人(又称代理人)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等手段欺骗处于信息劣势的经济行为人(又称委托人),或其他违背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牟利。道德风险行为会减弱或破坏社会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性,产生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甚至进一步引发信用危机。由于我国二手车市场的车辆评估及鉴定的评级体系还没有建立,消费者很难通过市场获得二手车的真实信息,虚假信息的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二手车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存在使消费群体面临超常的道德风险问题,直接阻碍了消费需求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二手车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
五、二手车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缓解或控制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运行效率负面影响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引入政府等第三方力量缓解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干预。二是利用市场信号,通过信号显示和信号甄别方式来缓解逆向选择问题。
在我国,政府一直都在扮演着第三方监督的角色,当信息不对称导致二手车的“市场之手”失灵的时候,通过政府正确行使其具有优势的管理经济的强制性职能进行干预,保证市场基本条件的稳定,消除市场过程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建立信息化的信用体系,避免仅依靠人脑中的道德信用观念所维系的信用基础,依靠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打牢全社会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