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完善政策,配套改革扶持。各县区从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流转双方实行配套扶持服务。一是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鼓励支持流出户农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增强转移就业、增收致富的能力。xx县率先推行农民就业培训“一个不能少”的做法,使每一个新增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为土地流转可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把农村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用机械补助等涉农项目,与土地流转相结合,支持流转业主发展高效产业。xx县对参与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发展“一村一品”的业主实行专项奖补。
三、基本启示
启示之一:市场“有需求”是推进土地流转的核心。需求来自高效产业,高效产业来自科学确定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催生市场主体——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只有依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及其相关政策的支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他们才有需要土地、扩大经营规模的强烈愿望,土地流转才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只有培育和催生出更多规模经营的市场主体,形成更多的强村大户,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才能形成,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才会实现。
启示之二:农民“愿出手”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关键。“愿出手”的实质在于流转收益是否合算,能否在土地之外找到更好的就业门路,实现更多地增收。坚持和完善实物地租制,即以土地二轮承包粮食品种单产为基数,双方协定数量,一年一兑付,若流入方需要现金,则按当年国家颁布的农产品收购中准指导价折算兑现。同单纯按照现金兑现流转费比较,实物地租制的好处在于,农民地租不贬值,农民生存有保障。同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通过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等途径,帮助农民实现“农外”稳定持续增收,这样才能根除农民的“守土”情节,逐步斩断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靠,土地流转也才有持续推进的基础。
启示之三:规范管理是土地流转稳妥推进的基本保证。土地流转等不得,急不得,更乱不得。过去自发不规范进行的土地流转,由于存在许多漏洞,容易埋下隐患。个别地方已由此产生矛盾和纠纷,导致农民多年上访,给基层政府的工作造成被动,甚至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必须认真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教训,把规范管理作为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好中求快,稳妥推进,绝不能强迫命令,绝不能降低规范标准,绝不能因管理不规范而引发事端。
启示之四:配套改革是土地流转持续推进的必然要求。土地流转是手段,分工分业是目的,绝不能“一转”了之。土地集中到大户规模经营,投资需求随之扩大,更加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倾力扶持,尤其是农村金融部门的资金注入,以切实有效解决土地经营大户、龙头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和一批土地流出户进行创业的资金困难。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批土地经营大户就可能很快发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批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也很可能在竞相创业中成为新的市场主体。进而形成土地流转与农民转移的良性互促互动,促使农民实现现代身份的转变,走向专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