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较多。首先是体制引起的协调难度大。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区本级基本没什么权限,所有项目都要上报市级审批,协调难度加大,尤其是在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审批难度远远大于其
它县、市。很多的项目基本上都要区党政“一把手”亲自出面多次协调才有望解决。其次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调控新政策出台后,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土地获得成本提高,外资项目优势弱化,我区没有专门的地块可以供外资落户。三是投资环境的影响。有些部门服务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利用外资工作的进程。
(四)外经贸局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外经贸局作为主管外经贸工作的行政机关,虽然涉及外经贸的法律法规很多,但都是指导性的法规,职能定位也都是服务性的,没有行政管理权,没有行政处罚权,也没有行政收费项目。从调研中了解到,外经贸局干部职工的生活非常清苦,基本没有福利,仅有的一点年度招商引资奖励,还要与区级其它单位平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职工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有些县(市、区)的外经贸发展奖励基金高达近千万元,据了解,武义县的外经贸发展基金就高达900万元,而我区20xx年仅安排了300万元,今年政策至今没有出台,数额可能还要大幅下降。外经贸局职能的削弱和杯水车薪的扶持政策,致使不能有效地对本区域“三外”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这对外经贸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五)外经贸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除了缺乏国际商务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外,我区还普遍缺乏应对国际间经济诉讼、参与国际间法律服务的人才。
三、关于外经贸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从打造“一基地、两城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要加强和改进对外经贸工作的领导,调动全区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扩大对外开放的浓厚氛围,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整体合力,共同搞好外经贸工作,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一)以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为重点,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做好六篇文章:一是突出制造业招商。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把引进外资与促进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结合起来,带动产业升级。二是突出重点地区招商。面向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项目为重点开展洽谈合作。三是突出创新招商方式。精心整合区内外多种招商资源,打造新的招商载体。重点加强与大跨国公司、重要商会等联系,与其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四是突出民营企业优势。加强与外国中小企业促进机构的联系,组织民营企业有针对性地参加招商活动。五是突出服务业引进外资,积极引进境外银行、保险公司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和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船代、货代、设计、评估、律师等行业。依托海港优势,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推进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以煤气、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为重点,采取并购、bot、特许经营等方式利用外资。六是突出外商投资园区建设。外商投资园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招商引资的新增长点。针对土地要素严重制约的实际,要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实践经验,尽快划出专门的地块,设立外商投资园区,本着“理顺体制,完善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切实做好园区建设和项目的落地工作。对外资审批的程序问题,也要加强与市级机关的协调,涉及到相关事权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努力通过法定途径解决。
(二)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好势头。随着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不断增多和贸易环境的剧烈变化,我区对外贸易正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调整和发展时期。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加快以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行和采用国际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进行产品认证。二是积极推进出口品牌战略。加快现有品牌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和扶持更多的企业列为商务部“中国出口名牌”和“浙江省出口名牌”。三是逐步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保持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增强对加工贸易项目的吸引力。四是完善国际市场开拓促进体系。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中介服务,精心组织广交会、消博会等传统展会,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类展销会。五是完善外贸预警机制。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进出口商品价格、数量的变化趋势,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重大贸易摩擦的信息,指导企业参与应对。六是完善外经贸的政策促进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外经贸扶持政策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增加扶持基金的份额,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切实掌握政策并享受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