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完善产品线布局。一方面,一些规模主导型重点骨干品牌的产品线布局过于集中于少数价区,有些价区甚至有多个规格产品;另一方面,国家局也明确了单一品牌原则上不超过10个规格产品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规模主导型重点骨干品牌必须抢占有市场潜力、符合品牌实际、适应品牌规划的价区,尤其是品牌目前虽然没有进入,但是随着结构提升、市场发展而将会进入的价区,更应当提前布局到位。
5.合理的市场布局。在分析规模主导型品牌市场构成时,我们已经发现,很多规模主导型重点骨干品牌选择向下延伸产品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大品牌规模,不仅如此,这些低结构产品往往是品牌由省内市场向省外市场跨越的主要突破口,占据了品牌省际间交易量的很大比重。实际上,高结构产品无法走出省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品牌的第一个跨越质量还不高,市场还不牢,也说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仍有缺失,还不完全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
其一,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很多品牌一旦走出省内市场,就容易遭致水土不服,根本的原因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既没有引导消费的能力,也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加快形成并始终坚持品牌的风格特色,不断提升品牌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品牌引导消费、满足需求的能力。
其二,市场布局的合理性与重点突出。两个跨越的根本目的不是每一个省份都有产品销售,也不是为了跨越出省而降低产品结构、牺牲品牌形象、稀释品牌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规模主导型重点骨干品牌不仅要考虑全国性的市场布局,要考虑较高的省际间交易比重,更要考虑到在省外市场的市场比重和持续发展能力,考虑到品牌重点培育产品及中高结构产品的省外销售比重,这才是两个跨越的本质要求,也是规模主导型骨干品牌未来发展的基础。
其三,加快中高结构产品走出去。中高结构产品无法在省外市场立足是规模主导型重点骨干品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大难题,因为中高结构产品无法走出去,只有退而求其次投放低结构产品,并因此形成不良循环。规模主导型重点骨干品牌在产品结构提升的过程中,加快中高结构产品走出去,真正在省外市场,在全国市场建立与品牌定位相符的产品结构和消费认知,才能够保证品牌的长远发展。
综合而言,虽然规模主导型重点骨干品牌在产品结构、税利水平、批零贡献度上远不及那些结构更高的品牌,但考虑到消费者对于中低结构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四、五类烟比重超过50%),以及保持重点骨干品牌整体稳定的现实需要,我们有必要以更加理性、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和重视规模主导型骨干品牌的下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