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建立齐抓共管的德育机制。要实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必须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落到实处。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督和保证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组织的作用,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中学团委书记、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并纳入日常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系列。要大力开展中学生业余党校、中学生团校、成年教育、体验教育等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县各中学都成立团校。有条件的完中要组建业余党校或党课小组,并按照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方针,做好在高中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辅导员制度,吸纳有专业特长、有丰富经验,做出过突出贡献、取得过显著成绩,德高望重、乐于奉献的社会人士担任学生的志愿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要坚持和改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级(团队)等先进的评选工作,树立好各类先进典型,发挥好榜样激励作用。
对策二:促进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要拓展德育工作阵地。要根据我县的历史、人文和环境特点,挖掘我县作为古县、老区、侨乡和开放地区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要运用各种方式向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同时要立足**的历史和现实,深入宣传民族英雄黄道周、开漳圣王陈元光、筹台宗匠蓝鼎元、少年英雄黄淑华等著名历史和先烈人物的事迹。要把**县革命烈士陵园、黄道周纪念馆、黄淑华烈士陵园3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家堡、清泉岩等6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起来,完善配套、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引导和组织广大青少年实地参观,开展主题活动,接受革命传统以及历史人文、传统美德、英雄事迹的教育。要丰富和拓展各类未成年人教育基地,抓紧将天福石雕园•茶博物院等一批新的文化旅游设施申报为市级教育基地,要积极筹建闽南革命根据地和闽南革命武装两个纪念馆,使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扩大影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中深深扎根。要抓紧配套建设可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活动场所,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六大基地”的建设,强化教育功能,挖掘教育内涵。
二要重视推进家庭教育。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要紧密配合,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要抓紧建立家庭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广泛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要积极支持学校和有关部门创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引导人们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要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的评选活动,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和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未成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重视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三要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初中学生每年20天、高中学生每年30天”参加社会实践的规定,提倡开放式学习,积极创造条件让未成年人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参加和体验现代农业、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科技科普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陶冶情操,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要把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少年宫、影剧院要密切配合、各展所长,经常性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要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近年内要力争在县城新区建设一座综合性、多功能、规范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认真落实“蒲公英计划”,积极扶持农村儿童文化园的建设,改善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关部门要对已建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清理整顿,被挤占、挪用、租借的要限期清退。要加强德育创新,善于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抓紧启动“校园信息网”建设。要组织实施“青少年阳光上网计划”,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