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实监督警力,有效提高基层消防监督人员的素质。基层消防监督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可想而知,所以只有充实监督警力,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摆在部队和教育的首位,狠抓消防监督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消防监督机关应本着从严治警,“严” 是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爱的原则,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消防监督员的思想改造和道德修养,做到条规清楚,依法办事,严于律己。二是强化执法者的素质训练。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来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凡从事消防执法的人员必须参加相应层次的执法培训,系统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达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的水准,然后通过考试考核,取得执法资格后,方能从事执
法行政工作。三是强化执法责任制。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尽快建立完善消防执法规程,做到执法权限确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社会化,促使消防执法效能的全面提高。四是强化执法权威。消防执法人员在确保廉洁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同时,应做到恪尽职守,敢抓敢管,该整改的要坚决整改,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直至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充分依托政府,争取政府加大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消防工作牵涉千家万户,渗透各个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消防部门应当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消防部门的工作建议转化为政府的决策。一是由政府牵头联合消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火灾隐患专项治理工作,大造声势,加大力度,做到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自查、复查、督查,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二是政府要牵头,层层落实责任,推动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在整治一些重大火险隐患时,更要政府大力支持消防部门,克服社会面上种种阻力,由政府挂牌督办。三是要向政府勤请示、多汇报当前火灾形势,要求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消防资金的投入,按国家标准,搞好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城市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同时,要切实改善消防官兵的福利待遇,积极为消防官兵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三)充分发挥消防联席成员单位的联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依靠政府推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机制,使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由政府牵头,每年组织消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对如何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社区消防和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联合执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消防部门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和研究工作制度。努力创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安全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消防安全监管从被动防范向源头治理转变,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四)以落实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机制。各单位要培训,专人定期维护消防设施,保证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公安部61号令,明确树立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以建立起单位内部自上而下的责任制度,形成责任“ 链条”,一环扣一环,环环抓落实,把消防监督部门的有限警力从过去“一对一式”模式上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加强对社会面上的消防安全工作宏观控制,促进消防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轨道。
(五)强化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利用新《消防法》的宣传契机,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舆论工具的作用,通过举办消防常识培训班、运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消防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利用火灾案例、结合实际进行宣传,根据季节、地区、企业的特点,适时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提高部门企业单位负责人的敬业精神,使之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使之将消防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觉做好防范工作的自觉性。
(六)转变执法观念,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加强窗口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公开办事制度,对外办公承诺制度,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是加强面对面的服务、沟通。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牢固树立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的正确思想,既要严格遵循“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全面履行公安消防部门的法定职责,又要强化服务意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满腔热情地帮助和指导单位、居民群众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三是在各乡镇派出所设立消防警务室,配合公安消防队伍工作,推进消防社会化进程。由于消防工作点多面广,且随着经济发展还在不断增加,无疑增加了消防部门的管理难度,要使消防管理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消防社会化进程。
(七)积极探索消防监督专业化、有偿化的新路子。消防监督工作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特点,要大力发展和充分发挥各类代理和服务性质的中质组织作用,发展与消防监督工作有关的中介组织,由他们来承担部分消防安全咨询、科技指导等有偿服务项目。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仲裁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改变消防监督员包办代替、政企不分的工作方法。
总之,正确理解和努力践行“严格执法和执法为民”,消防部门的执法水平必将得到质的飞跃,消防服务水平必将上一个新台阶,必将能而且一定能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