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写作案例
案例写作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初学者宜采用条列式的案例写作方式,条列式案例分为:背景、事件、分析、评价四个部分,分别要求如下:
背景与事件:要全面、翔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是真实情景中的关键因素不可遗漏,特别要突出情境中的要素间的冲突——人物间的冲突、行为与结果的冲突、决策中的困境和困惑。对行动的陈述要反映幼儿教育工作复杂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分析与评价:案例分析是案例写作中的关键部分,要注意由案例透视理念的冲突与变化,透视深藏于行为背后的、乃至潜意识中的理念是什么。分析要注意条理清晰、将行为的意图和结果以及当时的情景反覆比照,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在反思提升经验。分析中要注重问题解决策略的情景适宜性和合理性。
3、如何分析和评价案例
分析和评价是运用案例方法的关键,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有力武器,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梯。教师在分析案例时,必须将自己置身于案例发生的情景之中,设身除地地参与案例中的角色冲突、心理冲突、经验冲突、理念冲突,这样,案例的意义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否则,案例分析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其一,注重反思行为背后的动机、理念、问题解决的策略乃至元认知方式(我当时是如何考虑问题的、我为什么会这样考虑问题)。人的行为受到动机的支配,受到个人的经验、理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外界相关条件的制约,其中经历—经验—理念背景,是其行为的内在原因。因而反思行为后面的理念支撑、甚至无意识行为的发生背景正是在寻找行为动机、行为意图、行为策略选择的依据的深层次原因。而其中冲突的发现、揭示和解决,可以促进教师思想和理念的提升,使相关的理论结合具体的情景得到诠释,并使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共识,为新的教育理念向教师的具体行为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其二、案例的分析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展开,常见的方法和程序有以下几个问题组成:案例反应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哪一个问题最为迫切?哪一个问题有最为关键?案例中的当事人应该去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做?为什么你这样认为?案例的当事人实际上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后果?有什么影响?幼儿园的其他人员(如幼儿、家长、社区领导和群众等)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你认为他们会这样看待?案例中的情形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影响着这一情形?我们做些什么才能改变这一情形,是面临的困境得到解决?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在分析案例时,找出案例中反映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进一步分析的依托,这一步做不好,以后的分析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其三、改变、提升元认知方式。果断的放弃是非两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对多种行为策略的比较和选择要时刻参照案例发生的情景,注意反思行为及行为策略的情景适宜性,不要脱离具体情景绝对化的判断行为的优劣。这是因为:从理念向行为的转化过程受到许多不确定性的制约,行为不到位、预期的行为结果没有出现,问题出在哪里?在相关的各个因素中那个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相关的因素之间哪些关系是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或虚无关系的判断都与当时的情景密切相关。对失败的、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案例更要注重分析行动及策略失当的根源,找出避免失败走出困境的对策。
其四、采用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方法,幼儿园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案例讨论和交流,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以集体会诊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指导教师的分析案例,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以上仅仅是运用案例的技术问题,但调动教师参与反思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组织教师运用案例开展研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指导教师反思的方法和程序活动,通过分析务必使教师在反思中获得成长感、效能感。不断提高和保持教师运用案例和案例分析方法自主性、自信心,提高教师在分析案例中的同理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缩短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有助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多个预案。最终掌握反思技术和分析方法。养成反思的能力和习惯。
Tag:学校工作总结,学校工会工作总结,小学学校工作总结,教学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