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师生再次高声读碑文: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结束课文。
听课体会:
我一个代课出生的教师,以前很少有机会出去听课,只能在网上看一些课堂实录,或在一些语文杂志上看一些名师的教案进行摸索。这次^领`导安排我到天宁寺小学听课,我真是感慨万分。那天,我一大早就骑车赶去了。听了三位老师的语文课,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第三位老师上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对我感触最深。陈建军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地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节课老师给予学生主动思维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让学生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而不是一味地自己在讲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贴切时,先给予肯定,再通过老师的提问把问题提出来。在7、8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整个第三段的教学中教师的大胆取舍,为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谈得上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语文课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结尾补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营造了情感^***,这种“超文本”的处理,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