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管理说到底就是用人。用人,应该用其之长,避其之短,让人有安全感有长进的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空间。一个^领`导者要以平静、健康的心态对待“用人”不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得失,处处以是否对工作有利来“用人”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就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工作中充满真诚、团结、和谐、宽松和奋进的气氛。
让教师有长进的机会、有舞台,就是在工作分担上,谁有什么长处就给安排什么活动。如承担观摩课、示范课、主持节目、专题讲座、演讲、指导艺术、体育活动等,给他们创设一个有竞争、有压力、有长进的空间和土壤,满足教师实现抱负的需要。
总之,校长在做事、为人等方面,若能体现出良好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就能取得教师的信任,赢得民心,给成功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根据自己的管理风格,创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的做事原则是黑白分明,有头有尾,作风是雷厉风行,在多年来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摸索并采用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作风民主化的管理模式。
1、决策科学化
校长科学、有效的决策是符合学校实际的、令人满意的决策因此校长在决策时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要准确地把握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要掌握学校内部环境就要深入调查。经常性地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各个部门、各种人群了解情况。对于外部环境的认识,包括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变化、社会环境变化、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变化以及同类学校发展情况的认识。由此构成校长决策的外部依据这就要求校长积极与上级、社会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拓宽外部信息的获取渠道。二是要博采众长,权衡利害关系。科学、有效的决策常常是建立在不同意见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校长在决策时站稳脚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地做出决策。三是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决策。整个决策过程中耗用时间最长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过程。决策的有效推行,必须力求接近实际、简单、可操作性强,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难以实现。四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在推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信息反馈制度以便对预期的成果作实际的印证。
2、管理制度化
(1)合理、有效的制度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我们力图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充分民挥制度的转化效应,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具体的日常行为。制定制度时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育人性原则,二是民主性原则,三是科学性原则,四是可操作性原则,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六是“人性”原则。在制定制度时尤其应重视可操作性原则和“人性”化原则。如果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差,不重视“人性”化原因,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如果强行推行,势必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2)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有力法宝。而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策略。一是在管理过程中,对违纪者给予相应的处罚,但要让违纪者心悦诚服,认为管理者有人情味,做事不绝情。要达到这一目的,管理者在做决定之前,就必须对违纪的原因、动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加以分析,最后做出判断,确定违纪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后果。如果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没有必要当众宣布处罚决定。可以直接与当事人交换意见,指出他的错误,提醒他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如果当事人违纪行为已经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管理者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处罚决定。但在当众宣布之前,最好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并向其阐明做出处罚决定的理由。这样,违纪者才会感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增强凝聚力。这对推动制度的全面实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简单地根据违纪者违纪的表象做出处罚决定,轻者,违纪者对处罚无动于衷;重者,违纪者会产生“顶牛”思想,与^领`导对着干。二是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又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不丧失工作的原则。不能机械地照制度生搬硬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效应,把单位管“活”。反之,要么“活”而无度,失去章法,要么“死而刻板,没有生气”。三是要给被管理者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但又要让被管理者意识到不可为所欲为。既不能时时、处处、事事都死死地用制度限制人,让管理者感到压抑,又不能让被管理者无拘无束。四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管得很细致,但又不能对琐碎的小问题都一一对照制度处理。工作中很多细小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很可能酿成大问题。但是如果事事都照章而行,非有一个结果,一则管理者十分辛苦,二则被管理者也不易接受。到头来弄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矛盾重重。不但没有推动工作,反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我的做法是允许你犯错误,但不允许你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