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胆想象,学会创造生活
当然,生活不应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现在大力提倡生活化习作,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应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源泉,想象,也是学生生活之一,所以,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学会创造生活。
a.听声想象,b.看物联想,c.动手创作,d.设计生活。
4、课内训练写作,养成良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如何进行写作呢?用姚竹青老师的话说,就是“活写生”,即用语言文字生动逼真地活画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但“生动逼真”要区别于词句“优美”、“浮华矫饰”,而是要倡导孩子用最平常、最质朴的语言,心理怎样写,口是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
(1)教育学生养成说真话,吐真情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
(3)淡化文体,加强实用文的写作。
(4)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习作的好习惯。
5、课外交际,自由倾吐,发挥学生写作个性。
(1)在交往中进行习作训练。
a.交友书信 b.到朋友家做客 c.旅行
可设“作文生活见闻交际课”。“作文生活见闻交际课”摒弃传统的纯作文技巧的传授训练,从内容入手,向生活开放,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已有见闻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
a.作文展台 b.作文报 c.作文集
(三)因变量效果指标
作文心理发展效果: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成就感。
作文能力发展效果: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发展,同时培养习作兴趣与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无关变量的控制
⑴按自然常态编班,实验期间不做任何调整。
⑵条件允许时设置对照班,教学条件相当,测试标准相同。
⑶按计划教学,实验班采取教学改革。
⑷不增加课时和额外课业负担。
五、研究的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学习掌握有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做生活化的大作文教学观;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按上述研究设计开展实验;
2.注意实验情况的积累和研究,认真记录实验情况,不断调整,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0月)
1.搜集实验资料,并作统计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接受專家评价或行政验收。
六、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习作集:《小学生生活作文》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王文芳
负责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各项数据和成果的统计分析,并参与实验;
组员:黄俞、姚军、聂美芹
参与实验
八、主要参考
1.吴立岗 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xx年。
2.李杏保、陈仲梁著:《纵论语文教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
3.袁浩、戴汝潜著:《从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xx年9月。
4.姚竹青著:《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
5.金加锦:《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宁夏教育》,20xx年第2期。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