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告在今天也屡见不鲜……
5、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需要传统文化教育。
过去,学校的老师因学生犯错误处罚孩子,家长会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得到认真的关照,在出问题时,老师特别地付出教导。家长会报着感恩的心向老师致谢。而现在的情况呢?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像皇帝,女儿像皇太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唤,子女应对。而现在,小皇帝一呼,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应。家庭的结构关系完全颠倒了。孩子是千般宠爱于一身,从小没有被骂过,被雕塑过。到学校后,如果犯一些过失,老师难免会严词责备或处罚。孩子现在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回家一告状:“老师今天骂我,责备我”,父母就会感到难过,甚至到学校告状。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溺爱逼得老师无所适从,也不敢倾全力来教导,尤其是品德方面几乎没有办法来指导。因而这些幼苗从小就很傲慢,自大,自古以来老祖宗就训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将来长大一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许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无法忍受一些外来的冲击,包括课业方面或人际方面。因为没有幼小时期的挫折磨练,到青少年时期就往往想不开,甚至走向极端。我们冷静想一想是谁造成孩子如此的?是父母,是失去的以圣贤教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
二、《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形成根据:
1、本校以往“诵读中华诗文,沐浴经典阳光”的特色读书活动氛围。
2、建立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和依山伴水的优美、雅静校园环境结合的需要。
3、让校本课程成为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的需要。
三、《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形成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二)培育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三)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更重要的是,初步实现了把传统美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形成了有效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大氛围,有效地抵御了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们的负面影响。
四、《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组织保证: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傅利峰
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整体安排,以及课题组的人员分工,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布置。
副组长:蓝徐燕、罗建军
负责整体校本课程的选定与刊出,以及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展与监督。
组员:汪有福
负责部分校本课程的后勤保障工作。
陈先军、周祖勤、严巧仙
负责部分校本课程的选定,监督有关教学材料的收集。
郑仕隆
负责有关宣传和校园文化气息环境的渲染。
语文组全体教师和部分音乐、美术教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教育,以及有关监督与验收工作。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1、体现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
2、校本课程开展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3、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校本课程的开展服从学校整体工作的原则。
5、不挤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每班每周只安排一节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的有关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生相应的学习内容:
1、低年级的学习以《三字经》内容的背诵为主,不要求学生深刻理解。
2、中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以外,还要求学生对有关的内容进行理解。并能大致说出中国历史的大致过程。此外,对《弟子规》的学习进行理解和背诵。
3、高年级学生除中年级基础以外,要求对《论语》的有关精选内容进行理解,体会其中的思想精华。
(二)、实施细则:
1、一定要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各班要有严格的监督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要求内容。
2、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与教学,其工作量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对于教学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好备课和计划。在学期结束时学校将对此项内容进行相应的检查。
3、各中队的建设要有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相应记录(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记录),体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制定相关的学生评价内容与方式。
5、教学内容的安排以教导处的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