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课堂教学纪实
师:同学们,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草》背给妈妈听?(生纷纷举手,师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好,现在我当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到家里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了。
师:谁愿意回到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个“白”字,我先背给你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 )现在我当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你要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
生: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不写,干什么写草哇?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可是第二年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就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
师:后两句我听懂了,我孙女真棒!
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笑过之后是无尽的思考。简单的一节课里,老师一会儿当妈妈,一会儿当哥哥,一会儿当奶奶,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教者轻松,学者愉快。是什么让呆板的古诗教学变得如此生动活泼了呢?我想:
第一,这则片断中老师的角色是不固定的,他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又成为奶奶,而这些角色的变化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调整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第二,教师充当的三种角色没有予以定型化。奶奶应该是白发老妇,妈妈是中年人,哥哥是青少年,老师并没有从服饰等方面扮演他们的形象,而只是略略调整体态,模拟三种人物的身份以配合课堂教学。
第三,老师的这种模拟如果脱离了课堂教学,脱离了语言的讲解,谁也不会认为它是奶奶、妈妈、哥哥。因此,老师很好地运用了他的体态语言,将这一堂课上的惟妙惟肖。
首先说它适应了学生好动、喜欢表现的心理,以自己身份的变换让学生自我表现,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另外,独特的形式、新鲜的模拟,充满了情趣,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自然事半功倍、有益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