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劝学》导学案» 正文

《劝学》导学案

[12-07 14:01:3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997

导读:《劝学》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三、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

《劝学》导学案,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劝学》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三、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四. 学习过程:

    (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槁暴(   )            金就砺(   )则利

    须臾(   )之所学          跂(   )而望矣

    假舆(   )马者            假舟楫楫(   )者

    蛟(   )龙生焉            不积跬(   )步

    骐(   )骥(   )一跃     驽(   )马十驾,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   )之穴

    (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三)把握概括主旨

    (四)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学不可以已(   )               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   )槁暴(   )          金就(   )砺(   )则利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前一篇:《雨巷》导学案
《《劝学》导学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