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文第14~15段,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第14段,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第15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5)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6)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2主题
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写作特点
(1) 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2) 文中正反论证,相得益彰。如第三段“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着这样多的过错”这个问题后,先用反问句进行反面论证,紧接着进行正面论证。二是对比论证。例如第7段和第8段,“没有意识到”和“能意识到自己过错”相对比,突出“意识到”的重要性。
(3)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鲜明、生动、含蓄。具体表现在设问与反问并用;广泛使用比喻句,如最后两段;长句与短句并用。如开头第二句长达150字,显得语意周密,第12段,只用一句不长的话构成;整句与散句并用,整句如“没错过,抓住了,错过了,溜走了”结构匀称,铿锵有力。当然全文仍以散句为主,这样可以灵活的表达自己观点。
4体验拓展延伸
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如果你是赵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4)课后习题答案
1 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细微深入丰厚的情愫,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八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