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正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08-22 13:46:2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904

导读: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第九部分语文答题思路一、总用: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反衬(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第九部分

语文答题思路

一、总用:

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反衬(先言他物,反写本物);

4、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5、叙述方式:概括叙述(总说)、细节描写;

6、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一般、可能、有时、通常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合。(若是说明文再加上“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几句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从远到近、由背影到面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这些词语的顺序在语气上是层进的,调换就不能体现了。

8、两种语言类型:口语(自然,亲切)与书面语(准确,优美);

9、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0、词语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11、语言运用的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2、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13、四种句子类型(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介宾;(了解即可)

15、八种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承接;(了解即可)

16、引号的五种常见用法: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反语)、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表特殊的含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