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小石潭记》复习题» 正文

《小石潭记》复习题

[04-06 06:08:11]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584

导读:《小石潭记》复习题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全唐文》。二. 文言词语2——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三. 解释词语1、水尤清冽 2、为坻,为屿,为嵁 3、佁然不动 4、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 6、记之而去 7、隶而从者 8.心乐之。 9.鱼可百许头。 10.俶尔远逝。 11.凄神寒骨。 12.水尤清洌。 13.以其境过清 四. 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卷石底以出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

《小石潭记》复习题,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小石潭记》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全唐文》。

二.  文言词语2——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皆若游无所依

日光下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 解释词语


1、水清冽              

2、为,为屿,为    

3、佁然不动            

4、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           

6、记之而           

7、隶而者             

8.心之。            

9.鱼可百头。      

10.俶尔远逝。        

11.骨。       

12.水尤清洌。        

13.其境过清 


四. 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卷石底以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

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小石潭是活水。

六. 文章哪一句清楚的说明了水清脆悦耳的原因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七.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八. 文章作者的感情“先乐后忧”,谈谈你的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寄情山水是为了排解郁闷。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情绪就随之而来。

九. 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什么写法?

1.主要写了潭水的清澈。

2.侧面描写(或者叫反衬)。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写潭水的清澈。

十.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理由: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游鱼的情态和作者喜悦的心情,间接表现潭水的清澈。

十一. 第一段运用的写作手法:移步换景

溪流的特点:蜿蜒曲折  (斗折蛇行)比喻

岸势的特点:参差不齐  (犬牙差互)比喻

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1] [2]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小石潭记》复习题》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