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体制,转换机制,不断提升人事部门公共服务水平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人才工作新格局要求,人事部门必须转换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合力;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拓展公共服务项目;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转换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新形势下人事部门必须由过去分散独立工作向协同配合转变,正确处理好人事工作与人才工作、经济工作关系,处理好部门利益与社会利益,人事部门与其他部门关系,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一是与相关部门齐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与组织部门沟通配合,与劳动保障、财政、教育、科技、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协作,从而不断加大人事工作推动力度。在拟定人事工作计划时,尽可能把人才工作的一些重点事项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列入人才工作总盘子一并部署。二是上下级人事部门联动。在实施企业人事人才服务项目中,要积极踊跃参加全省统一行动。与此同时,要联合县(区)人事部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事人才服务活动,形成人事系统的强大合力。三是与各类服务对象互动。要深入服务对象开展调研,听取他们对人事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实现人事人才需求信息和人事人才服务项目与服务措施对接。通过提供“一单式”、“一条龙”、“一站式”、“一揽子”服务,逐步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支持,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2、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公共服务。一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会同组织部、农工办等部门,组织实施“三支一扶”、“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推荐选拔在基层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参加“全省毕业生基层就业标兵”评选表彰,加强洋河集团、秀强玻璃等7家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认真落实“第二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积极参加“江苏省人事厅局长全国高校行”等活动,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二要做好人事考试工作。人事考试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要认真贯彻落实人事部3号令和《江苏省人事考试考务工作质量控制目标管理体系》,继续实施定点巡考制度,加大违纪查处力度,不断提升考务管理水平。加强面试考官业务培训,做好面试考官持证上岗,以及地区和部门之间交流工作,促进人事考试公平公正。举办全市性人事考试社会咨询活动,推广各类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的应用,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各项考试任务。以淮海人才评价中心为依托,引进、推广技术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人才测评技术,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测评服务。三要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与稳定工作。今年我市军转安置任务依然较重,要继续推行“积分 考试”的办法安置军转干部,真正体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要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转业干部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积极性,改变安置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包办状况。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全面落实好安置任务,既要安排好,也要宣传好,还要扶持好,真正达到军转干部、部队和接收单位“三满意”。要继续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一如继往地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的落实,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部门协调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完善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四要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贯彻实施我省人事争议仲裁时效规定和证据规则。建立健全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加强仲裁人员队伍建设,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健康发展,切实维护人才合法权益。
3、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人事部门要改变过去只当“守门员”,坐等别人上门来办事的被动方式,向主动走出去调研、上门去服务的“运动员”式转变。今年,我们将采取市、县(区)人事部门联动,开展人事人才工作“下基层、到一线、送上门”活动,评选表彰年度优秀人事人才调研文章。积极落实“全省人事人才服务月”活动,集中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人才招聘等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制度,推进人事人才服务职能贯通,探索人才服务授权办理制度。推广“一单式”服务方式,推行电子政务,试行人事业务网上办公系统,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提升素质,当好表率,全力打造人事干部良好形象
前不久,全国、全省人事工作会议都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为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作出表率。这既是对我们人事部门的高度信任,更是对我们的激励鞭策。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动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力推进“阳光人事、法治人事、和谐人事、廉洁人事”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