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加大了农民培训,“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完成农民培训20.2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在142个村筛选7100名基本学员,在每个示范村开展了15场培训、15场现场指导。“阳光工程”培训9803人,实现转移就业9020人
。据调查推算,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01.3元,增幅为22.9%,占增长量的43.8%。
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呈平稳发展态势。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652.6元,同比增加了221.4元。其中,人均种植业纯收入为1339.5元,同比增加了40.6元,增幅为3.1%;牧业收入虽然受饲草料价格上涨、下半年奶价下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但由于上半年牛奶等畜产品高价位运行,为全年牧业增收奠定了基础,人均牧业纯收入为804.9元,较上年增加141.2元,增幅为21.3%。非农产业保持了健康有序地发展。人均非农产业纯收入为501.9元,同比增加了42.7元,增幅为9.3%。其中:二产业纯收入74.7元,同比增加7.8元,增幅为11.6%;三产业人均纯收入为427.2元,较上年增加34.9元,增幅为8.9%。
三是财产性收入由于土地征用收入、出售家庭财物减少,20xx年人均为48.9元,同比减少了12.8元,减幅为20.7%。
四是由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标准提高,拉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大幅度增加。20xx年人均为276.3元,同比增加了54.6元,增幅达到了24.6%。
三、20xx年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0xx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46元,增长6%。信心在于: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我们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强有力的支持。尽管经济形势难以乐观,但在宏观政策利好背景下,20xx年全市农民收入仍有望保持增长。二是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自治区也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向农业领域倾斜,一大批项目将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必将为我们创造十分有利的宏观发展环境,为农业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三是从我市自身发展来看,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构成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发展的基础更实,发展的平台更高,发展的活力更强。
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很多的,突出表现在:
(一)金融危机对农业经济发展冲击较大。虽然受元旦、春节旺市拉动,部分农产品价格略有上升,但从全年来看,受市场消费低迷影响,依赖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难以实现。部分企业也通过压缩产能来抵御风险,伤害了农民利益。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在经历去年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后有所回落,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同比下降。目前,国家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食价格总水平还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但玉米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目前为1.3元/公斤,同比下降9.7%。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回流增加,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压力很大,这将直接影响全年农民收入的增长。据了解,我市农民打工主要在建筑领域,去年由于城市扩建,外出务工人数增多以及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加之“两大工程”的实施,劳务需求增加,打工收入普遍较高,今年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打工工资可能会有所下降。
(二)旱情严重。春旱已造成8.8万人、4000头大家畜、76.9万只羊不同程度缺水;600多万亩草原、9万多亩冬麦受灾。据自治区气象局预测,今年1-9月份全区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少,旱情形势严峻。黄河来水偏少36%,灌溉难度增加,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农民增收负面影响加大。
(三)融资渠道不畅。金融部门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制定出台了一整套贷款新措施,如贷款必须实行存单等规定的有价证券、不动产等抵押,或者由第三人提供中间担保。多数农户难以提供抵押物,因而得不到贷款。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投资见效长、风险大与支农贷款期限短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之支农“主力军”信用社自身资金紧张,因而向农户放贷更为警惕。
(四)奶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和进口奶粉价格冲击的双重因素影响,我市乳制品严重滞销,企业奶粉积压超过4000吨,拖欠奶款超过7000万元。鲜奶收购价格持续下滑,园区降到每公斤1.6元,散户每公斤1.5元,跌至20xx年以来最低水平,目前仍无回转迹象。利通区受影响最严重,农民现金收入降低220元,预计第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2128元,增幅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