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厂的张林中,改制后通过努力成了一名水电维修工,但不幸患上了直肠癌,现两口子都赋闲在家,还有一名10岁的小孩读书,生活全靠低保救济和亲戚资助。还有部分党员的职工医保没有解决,甚至在关家社区还有两名党员无房居住,经济适用住房也买不起。由于生活困难,改制企业党员精神面貌普遍不太好。
2、改制企业党员管理亟待规范
从调查表的第1、7、11题反映的情况看,一是企业改制后党组织生活很不正常,我处企业改制大部分在四年以前搞完,但党员移交大部分在20xx年和20xx年才进行,中间有几年的空白期无人过问。党员移交社区后,社区的承载能力也非常有限,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也很难适应改制企业党员数量的迅速增长,还有的社区党支部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改制企业党员进来是一个“包袱”,这些都导致改制企业党员移交后管理工作滞后。过了一次以上组织生活的仅有56.9%的党员,按时交纳党费的只有55.17%的党员,这就说明还有近一半的党员没有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其次是改制企业党员活动无场地、无经费。很多企业在改制时本身经费就非常紧张,根本无暇顾及改制后党员的活动场地及经费问题,有的仅仅在移交时由行业主管部门拨了少量的资金(一般是200元/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据调查,在已实行党员移交的28个改制企业中,为党员考虑了活动场地的仅有2个,适当考虑了一点资金的有10个,还有8个既无场地,又无资金,而社区的承载能力又非常差,目前条件相对较好的扶青社区的会议室最多也只能容纳50人,改制企业党员连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有党员开展学习、文体活动的场所了。在调查中,建立党员活动室的要求占的比重比较大,达到了44.83%。硬件设施的缺失也为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改制企业党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改制企业党员思想呈现一种散漫和复杂的趋势,一是部分党员由于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思想素质比较过硬,党性修养很强,所以在调查中发现,关心时事政治的党员达到87.93%,其中经常关心的有44.83%,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认真开展的占79.31%,不知道、没听说的没有,这说明企业改制党员的政治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二是企业改制党员基本上能接受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的现实,有67.27%的党员认为转到社区好,有63.79%的党员愿意参加社区义工队,但也存在一些党员思想教育方面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和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一部分党员习惯了以前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到社区来好象是掉价了,不太愿意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有27.59%党员对转到社区管理选择了“不好说”,一部分党员要忙于生计,有的甚至长期在外,无暇顾及组织生活,还有少部分党员比较自由散漫,加之已经多年未过组织生活,意识逐渐淡漠。二是部分党员先进性不强,只要组织解决问题,不愿意向社会作贡献。在成为社区义工问题上,有10.34%的党员不愿意,18.97%的党员选择了“无所谓”,在走访和座谈中,党员谈问题多,讲奉献少,谈落实待遇多,讲发挥作用少。三是部分党员怨气多,牢骚大,甚至对组织和政府产生抵触情绪,由于相当一部分党员生活困难,就业无门,造成情绪低落、失望、埋怨。部分党员在改制过程中对原有企业管理人员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大、矛盾突出;短期内难以平息。有的党员不仅起不了先锋队员的作用,反而在有的时候成了矛盾的中心和焦点。
四、加强改制企业党员管理的思考
1、思想上高度重视。改制企业党员是改革的产物,发展的产物,改制企业党员由企业向社区的“回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的必然结果。但这个党员群体数量大,思想复杂,情况特殊,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认识加强改制企业党员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因为改制企业党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改制企业职工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还具备一定的号召能力和组织能力,管好了,用好了,能够起到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的正面作用,而一旦管不好,用不好,则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的推进器。各社区党组织更要从讲大局讲团结的角度欢迎改制企业党员的“回归”,他们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区的财富,他们不是社区的客人,而是社区的主人。在资源享有上,在经费投入上都要将改制企业党员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改制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要为改制企业党员提供条件开展活动,对目前还有留守处或资产尚未处置完毕的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要尽量考虑党员活动的要求,不能把党员移交了就象是甩了包袱,剩下的事情什么都不管了。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