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灵活设置党的组织。按照“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的原则,我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方面,依托县乡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机构和商会,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和党支部,凝聚流动党员,定期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在“两新”组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织建立党组织,在流入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建立流入党员党支部,将流入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目前,已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地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北京、浙江、广州等省市成立了流动党小组;县内**户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镇**社区成立了流入党员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的灵活设置有效集聚了党的力量。
此外,各乡镇在流动
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中,也在探索自己的模式。有的乡镇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培训,一方面,调整党员冬训时间,尽量多的培训春节期间返乡的党员,另一方面,利用农民工培训阵地,加强对即将流出的党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重视培训党的基础知识,也有机融入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技能。有的乡镇在“七·一”、春节期间,对贫困流动党员家庭进行了慰问。有的乡镇积极创新载体,为流出党员返乡创业搭建平台。
二、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流动党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随着流动党员职业、身份、从业岗位的不断变化,他们的生存状态、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面临全新的课题。我县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这也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
1.流动党员去向把握难。我县的流出党员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一点在社区的流出党员中表现尤为突出。许多流出党员行前和返回不报告,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镇有**名流出党员外出时间长达**年,至今杳无音讯。有的即使报告,但因流动中游离不定,党组织也难以把握其去向。部分流动党员不愿受约束,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在我县摸排出的**名流入党员中,没有一人是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亮出身份的。部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将下岗职工党员以党员名册形式整体转入社区,但实际上很多党员根本没去社区党组织报到就外出了,成为有名无人的“挂名党员”,社区党组织也根本掌握不到他们的去向。
2.流动党员活动开展难。首先,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基本没有参与组织活动。其次,有的流动党员即使想参与组织生活也很难,流出地管不了,流入地又不想管。再次,流动党员分布零散,难于集中,再加上活动场所难找,活动经费缺乏,活动时间、内容又难统一等原因,使组织活动难于开展。
3.流动党员作用发挥难。一是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无心他顾。从电话连线部分流出党员得到的情况看,有部分流出党员认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成为了自己的负担,误了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打工挣钱。二是各地缺少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一些流动党员长时间脱离组织,立场不够坚定,对自己放松要求,将自己混同一般群众,没有发挥党员的作用。四是有的流动党员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党员对党组织存在一种不信任感,对党心存怨恨,思想抵触,牢骚情绪大,在群众中反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4.流动党员党费收缴难。流动党员党费缴纳普遍不及时,大多是在返乡时一次性补交或预交数月的党费,还有的托亲属不定期代缴。那些长年不知去向的流动党员,根本无法向其收取党费。一些能联系上或返家者也存在不催不缴或只象征性而非足额缴纳的现象,有的甚至逃避党费。从座谈情况看,有相当部分流出党员的党费是由所在支部垫交的。双星乡双狮村党支部书记林隆斌每年都要为流出党员垫交党费。
5.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难。农村流出党员返家时间不一,有的农忙返家,有的春节返家,城镇流出党员返家时间也难集中,因此很难将流出党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在流入地,由于流动党员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也很难集中起来培训。
三、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的成因
根据调研分析,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是观念滞后。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教育管理消极应对,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其次是认识不请。有的基层党组织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当作额外负担,对流动党员的作用和影响、现状和问题认识不清。再次是信心不足。不少基层党组织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难于管理,对此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