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市要在近几年扶持培育、改造升级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特色原产地批发市场上狠下功夫。借鉴河北省沽源县、邻近省区甘肃省榆中市做法(沽源县全县建设96座恒流库、13个大型蔬菜交易市场、20多个专业合作社、10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兰州市榆中县政府扶持、社会自然人投资在定远镇建设冷藏库4座,库容6万吨)。改造和扩建各市县区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先期先改造利通区东郊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东郊批发市场的预冷、储藏、保鲜设施和运输工具,新建金积镇冷库和大庙桥产地批发市场,郭家桥乡蔬菜果品原产地批发市场,完善东塔乡龙二批发市场,提升扁担沟辐射孙家滩地区的果蔬批发市场,扶持培育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加快培育发展设施农产品销售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引入全国知名蔬菜营运企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公司、农产品精益物流公司、专业销售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果蔬物流配送中心(公司)多元销售的流通格局,大力培育发展产后分拣、包装、储藏、保鲜、配送、运输等综合物流服务。扶持建设市县(区)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主领、组建农产品运销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骨干批发市场中心,以直销配送、连锁超市等为补充,以现代物流为依托,现代金融交易、信息检测、储藏等技术为支持,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为保障,以稳定有序、规模化的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四)上争政策扶持,下保政策措施到位。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及部委关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农村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项目扶持资金,积极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农产品市场建设。制定一些有利于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并保障政策措施到位。借鉴寿光、东莞、榆中等市县对建设扶持农产品市场政策制定我市扶持发展农产品市场政策。寿光市和东莞市为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寿光市政府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初期,对市场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定编定员、定工资,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市场进行改制并入深圳农产品股份公司;东莞市在农副产品市场立项、建设、政策发展环境上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支持,对市场建设用地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特事特办,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以土地租赁的形式为市场提供建设用地600亩。政策的扶植,让寿光和东莞农产品批发市场轻装上阵迈向快速发展的通路。
(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信息体系。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各种信息平台,重视与各市县(区)、外省区的大中特型农产品市场网络平台对接,加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信息发布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网络和信息档案。在种植前,开展设施农产品市场形势、市场信息发布会。种植定苗时,应打好与各产地蔬菜上市的时间差。种植定苗后,建立片区、棚设施农产品信息档案,摸清片、区、棚面积、品种、茬次、上市时间、产量、销售方式趋向意向;摸清外省市各大公司超市与我市设施大棚户进行定单种植、采购、销售情况;摸清我市各大设施农产品营销组织、中介人、经纪人销售推销我市农产品的意向。在各大城市超市,聘用兼职常驻推销信息员,定期、定情召开**市设施农业农产品市场分析会,积极参加设施农产品推介会、洽谈会,做好网上信息采集和发布。培养和聘用一批农产品产地信息员,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系统,为设施农业农产品销、供、产提供准确、快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六)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及质量安全是农产品流通的通行证、身份证、进入超市门槛的资格证。参照借鉴河北沽源县在主产区推行产地编码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为外销蔬菜建立产地“身份证”,引导和要求农民从源头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的标准化、无公害、质量安全要求的操作模式发展设施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率、商品率、安全率明显提高,提升农产品的“绿色品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整顿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