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林业产业规模不大的问题
林业产业是拉动林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市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林产值占全市经济发展权重不足百分之一。长期以来,我市的林业产业得不到有效快速发展,“生态产业,绿色富民”只停留在口号上,现有依靠林业成长起来的企业,多数均在
不大、不强的水平上,效益不优,发展无序,有些地方还存在恶性竞争。全市突出表现在:一是缺少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动;二是林业大户发展不足;三是特色林业发展不快;四是森林旅游发展缓慢;五是林下经济开发未得到重视。从林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说,全市缺少一个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而形成的林业产业整体规划,底子不清,方向不明。如何在我市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林业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3、林分质量不高的问题
通过分析,大家认为,从总体来说,我市森林质量不高,并且近些年来还有恶化的趋势,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产出量)低,可利用资源不足。山区的马尾松一亩有300多株,多年来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批准采伐时就抽“大毛”,把大的给砍了,形成恶性循环;丘陵地区的马尾松不少由于缺乏有效经营,不少地方也成了“小老树”。前些年发展起来生长相对良好的国外松,有些地方因为过度割脂,基本上也停止生长了,并且易受风雨雪灾的侵害。由于以松树为主的纯林占的比例大,生物群落单一,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弱,近期大关镇麻山村发生的松材线虫病蔓延速度很快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们今后的营林和森林经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林业管理力度不强的问题
林业管理是我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采伐管理、林地管理、木材市场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欠缺。分析认为,近二年来,我局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对执法单位的管理,去年还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应该说有一定成效。但林业管理涉及面广,近年来难度增多,涉及点和面过多,都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解析这个方面深层次原因,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采伐管理,采伐人员多乱杂,不按批准和规定采伐,而我们可采取的有效办法不多或难见到成效,造成群众投诉多、网上评论多;二是路上管理,路上管理打击力度不大、人员单薄和单一,不利于管理。三是形成许多管理盲区,全市大多县界结合部是管理盲区,还有少量基层林业站也是管理盲站。
5、党性不强作风不实执纪不严的问题
近些年来,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党员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上均存在一些问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不强。受条件的限制,我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能一步到位,有些同志思想就有波动,不安心,比条件,比待遇,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工作效率提不高。近一段时间来,林业执纪不严现象反映的比较多,突出表现在林业管理方面,有些人工作责任心和履行职责的意识不强;有些人的法纪观念淡薄,和涉林犯罪人员打成一片;有些人排除私情私利的诱惑和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为人说情,受人利用。这种现状的存在,显然与新形势下促进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同志既认真查摆问题,又深挖存在问题的根源。大家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
从主观上看:
一是坚持系统学习的少,蜻蜓点水式学习的多。尤其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系统学习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髓领会不深,理念转变不快,带来思想解放滞后,使各项工作受到影响。
二是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现阶段由于办公条件工作环境的改善,不少人缺少“五八”绿化期间和林业二次创业期间的吃苦耐劳精神,缺少林业人的“黄山松”精神,怕吃苦,图享受。
三是坚持深入基层实际的少,工作漂浮在上面的多。这反映了我们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习惯于在机关到时上班、到时下班,而深入到农村、到林业企业和大户、到林农调研的次数不多,为群众办实事的主动性也不强。即使是上班,也是按部就班,无所事事,工作起来不快不慢,过得去就行;有时还看看报、闲聊、工作漂浮也心安理得;有的遇到具体问题,不是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强调客观的多,检查主观的少,使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落实,如果上面不加强督办,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