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中国园林也不能降到“城市绿化”的概念。《人民日报》七月三十一日第八版所报道的一些都是“绿化” 不是“园林”。《北京日报》八月二十三日头版头条也报道:“本市制定今后五年园林绿化总体规划,市府聘请五位园林顾问”。 我认为我们对“园林”.“园林艺术”要明确一下含义:明确园林和园林艺术是更高一层的概念,Landscape、Garding、Horticrlture都不等于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园林”是他们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而且是经过扬弃,达到更高一级的艺术产物。要认真研究中国园林艺术,并加以发展。我们可以吸取有用的东西为我们服务 ,譬如过去我国因限于技术水平,园林里很少有喷泉,今后我们的园林可以设置流动的水 ,但不能照抄外国的建筑艺术,那是低一级的东西,没有上升到像中国园林艺术这样的高度。
中国园林艺术是祖国的珍宝,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国的园林可以看成四个层次 。第一,最小的一层是“ 盆景”---- 微型园林。后来发展的园林模型也属于这一类型。例如英文刊物《中国建设》一九八三年七期记载浙江省温州的叶继荣组织全家人制作大观园模型,已在各地展出,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层次是“窗景”.苏州的窗景在室内看出去有“高山流水”之感的景观,整个也只几米大小。当然也有自发的发展。《科学画报》一九人三年元月期介绍了广州白天鹅宾馆中的布置,中庭的花坛、瀑布,是属于苏州“窗景”一类的,也是小型园林。
第三层次就是“庭院”园林。南方比较多,像苏州、扬州的庭院都属于这类,小的几十米,大的一、二百米范围。
第四层次是“宫苑”如北京的北海、圆明园等,规模比较大。
中国园林主要是庭院园林和宫苑园林 。北方的园林宫廷气味很浓,如避暑山庄、香山、颐和园等;江南园林民间气息较多, 巧而秀朋;扬州园林介于二者之间。可能还有第四种,就是广州的岭南园林,里边建筑物较多。
中国园林可以分以上的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我们要认真研究 。我国在这一领域有不少专家、权威,上海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就是一位;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我们对传统的园林艺术要研究,要发掘,但是还要前进。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 举个例子说: 北京天安门广场现在气魄很大,怎样把它园林化呢 ? 这是个新课题。我不同意几块草坪,再种点花的这种做法。我在这里出个主意:对广场要增加气魄,方法上可用石雕的兽和人像等等来装饰 。过去皇帝的陵寝墓道两边、大殿前面,都应用石狮、石兽。为什么现在不用这些有中国自己特点的东西来装饰呢? 再举一件事 ,从前房子不高,太和殿一层是比较高的,但太和殿再高也比不上北京饭店。现在高层建筑成了方盒子,不太好看,外面颜色也是这样的一些,北京灰烟又大,几年之后是不会好看的。为什么不搞出中国特色 ? 在高层建筑的侧面种些攀缘植物,再砌筑高层的树坛种上松树,看起来和高山一样,这是可以的呀。总之,要用中国的园林艺术来加以美化。
在实习中,学长还带我去了他们公司的植物培植基地,通过他的电脑和基地的观赏,我真是可谓大开了眼界啊,我见到不少从未见过的植物,例如:只闻其名的紫薇花,长的可真是如其所闻那样漂亮啊!另外还有杜英、乐昌含笑、丹桂、棕榈、龙柏、凤尾竹等植物,而且在观赏的同时,学长还对部分植物进行了介绍,学长知道我在临安读书,也知道银杏是临安的市宝,于是给我讲了关于银杏的知识。
学长告诉我,银杏不仅是临安的市宝,它更是与熊猫齐名,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也是我们中华的国宝。
在远古时代,银杏家族“人丁兴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但由于中生代后期第四代冰川的袭击,银杏(包括恐龙)等动植物均遇到毁灭性的破坏,频临灭绝。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南部冰川结构的间断性使银杏躲过了这场浩劫,它在云南得以生存下来。
银杏又名“公孙树”。顾名思义,祖辈种下的树种,要到孙辈才能派上用场。银杏亦叫“白果”,据《本草纲目》记载:“宋初始入贡……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今名白果。”银杏的生长速度较慢,树龄长达千余年,可与有长寿美称的龟相媲美。庐山黄龙寺的一株古银杏,相传植于东晋前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长势依然很好。山东莒县定株寺的一株古银杏,株高24.7米,周长15.7米,需8人联手方能合抱一周,据载,它已有3000岁的高龄。所以,把银杏誉为“长寿树”丝毫不为过。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格式,调查报告范文,总结报告 -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