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民工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题记
20xx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xx级党支部与海淀区四拨子地区的红星农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了支教联系,并在此校成立了北航软件学院党员实践基地,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课余时到学校参与四、五、六年级的社会和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目的是用我们大学生丰富的课内外知识拓宽这些城市农民工子女们的视野,同时更要让大家深切的认识到我们身边有着这样一群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情况都令人堪忧,与北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次活动不仅局限于我支部党员的支教,我们还要就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情况作一些详细的调查,让更多有爱心的人了解,关心他们的情况,让更多的有识之士为他们境遇的改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11月13日,我支部党员一行12人赶赴红星子弟学校周边地区,深入进城农民工的家庭,了解他们子女的教育情况。
(欢迎您投稿)
一:繁华之中的孤岛—红星子弟学校概况及周边环境
红星子弟学校成立于1999年,位于海淀区清河乡四拨子附近。占地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小,校舍只有两间大平房,教室、办公室和部分教师宿舍都在其中,没有供暖设施,冬天每个教室仅有一个煤炉取暖。操场即是两间平房间并不宽阔的空地,桌椅皆来自市内其他学校的淘汰品,多数破旧且参差不齐。学校现有33个班级,包括学前班、小学一至六年级和初中三个年级,共计学生1530人,其中98%来自附近的农民工家庭,生活情况不佳。共有教职员工57人,大部分来自河北保定和廊坊,基本均毕业于当地的师专院校,很多人都和我们年龄相仿,每周教学任务繁重,最多的可达到每周28课时,平均一天五节以上。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他们的月工资仅有500—800元不等,而且部分老师还只能住在拥挤杂乱的教室隔间里,平均居住面积仅5、6平方米。学校教学设备比较落后,除了必需的教具外,只有16台左右的教学用电脑(仅半数可正常使用),其中最高配置为586,还有两辆用于接送较远学生上下课的快要报废的面包车,这可能是整个学校最值钱的家当了。
红星子弟学校覆盖了附近方圆一里左右的地区,这一地区是外来农民工的聚居地,几乎没有北京本地人居住。这里的农民工子女基本上都就近在此上学。这里北边是一个正在开发的高级居住小区,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南边是一个名为“雪梨澳乡”的豪华别墅区,设施几近奢侈,二者之间的闲置土地上就全是低矮的民工住地,和那些高级小区仅隔一条小路。许多人都住在年久失修的平房中,垃圾成堆,蚊虫乱飞。为了增加住房面积,有人还在路边用木板、麻袋等简易物品搭建了临时建筑,既不遮风,又不避雨,更没有北方家庭都有的暖气。甚至,还有的农民工索性就住在他们田间的大棚里,享受着城里人喜爱的反季节蔬菜才能享有的温暖。站在那条尘土飞扬小路上,看着左边蛛网般的高压线下低矮破旧的校舍和右边挂着电网的高墙内熠熠生辉的豪华别墅,才明白这条不过四米宽的泥土路所分开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们鼓起勇气走进了那些有子女的农民工家庭,用我们的视野去观察,感受那些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
二:步履蹒跚的花朵—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这次调查共涉及红星子弟学校周边地区的十个进城农民工家庭,调查问卷包括家庭总收入、总人口、用于子女教育的投入、对子女教育的关心程度、对未来子女升学打算以及对现行政策的建议等十五个问题,均由我们逐个口述让他们现场回答并现场记录。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次调查中的一些统计数据:
这些农民工家庭都是来自河南、安徽、河北等地的农村,平均一个家庭有3--4人,不少家庭还有一些成员在老家务农,他们的收入基本稳定,家中经济支柱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建筑工、装修工、园艺工和蔬菜农,每个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其中收入最高的家庭每月可有2500元以上,最低的在700元以下,由于北京的物价偏高,他们的生活开销远大于在家乡时,除了吃穿、房租和子女的教育开销,每年他们所剩无几,遇到意外情况,如疾病、事故等只有向别人借钱才能渡过难关。
子女的教育开销是这些家庭的主要开销,学费随年级的递增而增加,小学学费从每学期280元—600元,初中700元—1000元不等。还有其他的杂费、书本费等。教育开销占家庭开销的平均比例在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个家庭年收入9000元左右,但有两个同时上学的女儿,要用去家庭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负担沉重。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格式,调查报告范文,总结报告 -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