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工作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10-15 15:43:03]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工作体会   阅读:8898

导读: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农村,是农民们的生存家园,也是乡镇干部们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乡镇人一辈又一辈,一年又一年,在广阔的农村贡献青春年华时,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也就成了我们的梦想和期待。我们和农民一样渴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热起来、美起来、靓起来。一、农村,我们永远的家园曾经有很长的一些时间,在三农问题上,没有更多的人提起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们把眼光和话题均放在了三农之外;曾经有一些响亮的声音,反复倡导只有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彻底地转移出去了,三农矛盾和国家发展的一切难题才迎刃而解;曾经有一种更极端的理论,“要想富裕农民,必失消灭农民”。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联、与三农息息相关,长年累月奋斗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干部,我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曾深深地困惑、忧虑和不敢苟同。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我们眼里是过于理想化的论断,相对于国情和现实是过于高远和虚幻。九亿农民脱离了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怎样生存?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程度达到了能承担九亿农民的生存保障吗?看看今天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令人目不暇接的市场和花团锦簇的城市给农民提供了些什么?!又能更多地提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标签: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http://www.xxk123.com
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农村,是农民们的生存家园,也是乡镇干部们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乡镇人一辈又一辈,一年又一年,在广阔的农村贡献青春年华时,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也就成了我们的梦想和期待。我们和农民一样渴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热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一、农村,我们永远的家园
  曾经有很长的一些时间,在三

农问题上,没有更多的人提起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们把眼光和话题均放在了三农之外;曾经有一些响亮的声音,反复倡导只有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彻底地转移出去了,三农矛盾和国家发展的一切难题才迎刃而解;曾经有一种更极端的理论,“要想富裕农民,必失消灭农民”。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联、与三农息息相关,长年累月奋斗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干部,我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曾深深地困惑、忧虑和不敢苟同。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我们眼里是过于理想化的论断,相对于国情和现实是过于高远和虚幻。九亿农民脱离了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怎样生存?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程度达到了能承担九亿农民的生存保障吗?看看今天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令人目不暇接的市场和花团锦簇的城市给农民提供了些什么?!又能更多地提供什么?!连每月***-***元的低得可怜的工资都无法保证按时兑付,还谈其它?!看看我们的民工们的工棚和吃的粗食,以及讨要工资的艰辛,那些大力提倡用转移农民、消灭农村来改变国家的面貌,振兴国民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人就应该噤口!
  (一)农村,有农民永远脱离不了的生存要素。
  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够生存,依赖的是广阔的农村。那里有他们永远脱离和舍弃不了的生存要素。我曾经把这些要素归纳为维持农民生存的六大基地:粮食基地即土地,虽然少,却能维持温饱;房屋基地即农舍,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面积却绝对宽敞够用,这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园田基地即菜园,每日必须的蔬菜供应所在,在那些偏僻不发达的山区农村,没有市场和蔬菜交易,农民不出钱就能吃上各类时令蔬菜;燃料基地即山林,这是农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来源地和少量的经济收入补充基地,很多山地农民靠山林树木创收,种植木耳、香菇等也能维持全年的现金支出;人情基地即村庄,当国家和社会机制没有给农民任何生活、生存保障的情况下,村庄里那种普通而又独特的不同于城市、社区的人情交往圈和交往方式将解决农民一切急难困苦、生老病死的重大问题。正是这六大基地保障了农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无论是国家兴,农民安居乐业,还是国家衰,农民穷困潦倒,总之,都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供养和庇护着成千上万的农民,也正是这些基本要素满足了农民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比较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二)农村,是城市和工业发展及农村劳力转移的坚强后盾。
  中国曾经有九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和工业吸纳了近*亿农民,留在农村的还有*亿农民,这*亿农民的小康之路、幸福生活如果全部寄托在离开土地和农村,让他们走向城镇和工业,并依靠城镇、工业来完全彻底地解决他们生存和生活、教育和医疗等等,这在目前的中国现实里,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能因为*亿农民进了城,打了工,有了超过农村留守人员平均收入的工资收入,就认为所有的农民都可以走这条路。要看到的是,走向城市和工业的都是农村的青壮年和比较有文化、有技能的一部分人,他们在农民和农村中也是生产力因素中和劳动力里最活跃的分子、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可以说广大农村和无数农民家庭将最有体力、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贡献给了城镇和工业,并且在这个贡献过程中农村和农家是不计任何成本和完全处于劣势的,连农民外出务工的往返路费这种成本都由农民自己承担了,工资也是雇佣方说了算,农民根本没有谈判的能力。农村最具活力的一群人走了,最弱势最需要关怀的一大部分人留下了,俗称******部队(老人、妇女、儿童);打工而去的农民还把所有的生存的问题,所有的困难和包袱,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情往来等等留给了农村和在农村的家庭。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所需的人力数量会越来越少,所需人力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被淘汰出局的农民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村无疑是农民永远的家园!很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三农的人们只看到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轻松、便利和高效,看到了把所有农民转移出去的美好前景,而没有看到转移农民的代价和成本,以及进城农民背后留下的那些沉重包袱和艰难困境。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