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促使学生在数学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改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强化学生责任意识、锻炼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提高责任情感,最终形成责任品质。
4、提高数学教师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教育教学水平,并且在承担责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责任感,率先垂范。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的范围是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共16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教师示范,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的氛围。
2、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习惯。
3、实行奖励机制,恰当评价学生。
4、教师间适时的经验交流,分享、总结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
5、和家长及时联系,共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研究的成果
(一)课题的准备
教师学习新课标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统一认识,落实人员,确立研究课题,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实施
综合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素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种能力,对其从小处于并坚持不懈地加以纵深,注意长期性和长效性。
(三)课题的总结
一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已经结束,通过这一年里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 大大提高了学生表述的能力,使学生使我受益匪浅。
(一)、注重营造一个和谐、愉快、民主、良好的学习环境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学生由于紧张,每当教师提问或被选中板演时,本来会做的题目都会想不出来,或者结结巴巴说不出来。所以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是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第一步。而且现代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这样首先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促进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具体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符合学生自己客观努力的相应评价,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不可吝啬。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2.尝试教师角色,迫使学生学会表达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考查前辅导的数学课上,我看到有两三位后进生围在一次中等生的周围听他讲某道习题,我于是上前问他们有什么问题?需不需要我的帮忙?让我意外并感到不惑的是,那两三位后进生竟然都希望仍由那位同学为他们讲解。后来我问他们原由?回答是: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性数学语言。有时候同学之间比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讲解比教师讲的更容易理解,于是,从新课程实施至今,我坚持采用让学生尝试教师的角色,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一会儿教师,来讲解一个题目或某个小知识点,自己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倾听。前提是要让全班尽可能多的同学听懂。在此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提问,让他来解释。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会充分准备,字斟句酌,生怕自己表达不清或者是表达不好,反复练习。板书也是巧妙设计、精心准备。等所有学生都尝度过后,还要评出谁表现最出色(即使是台下同学听懂率较高)的几位同学,以此来激励他们。这样的活动虽然在组织上要花费很多精力,准备时间较长,活动周期也较长,但学生反映较好。并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细节,现在只要上黑板讲课的“老师”步伐慢一点,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督促和批评,充分为完成课堂教学节省时间。这说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愿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只要我们教师给他们提供机会。这样的活动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能使课堂表现出“师生共鸣”的和谐气氛。
(二).用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话题如果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与老师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促进交流,在自然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了,也就达成了培养学生愿表达、会表达、善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