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新授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乐学,愿学,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节中,在引入新课时,我采用了一种有效的激情导入法,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了一段歌曲《世界多美好》,同时出示教材第50页的场景图,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把看到的场景图在磁力黑板上再现出来,我和学生又一起唱了唱《世界多美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记住“间隔距离要保持”这句话,因为间隔距离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比较重要。最后让学生根据投影出的场景图和再现的场景图,问学生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了今天的新课。对于这样的导入,学生很感兴趣,觉得新新颖,很有趣,因此他们很投入地学习了本节课,都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表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述能力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尽量动手操作。如教学利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时,我先出示问题,沿着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10棵树,每两棵树中间栽一枝花,可以栽多少枝花。多数学生一看就认为栽9枝花,于是我让学生用手上现在的学具来摆一摆。同学们小组合作起来,七手八脚地摆了起来,很快摆的结果出来了,几个小组都摆了10枝花。于是我问学生,如果共栽8棵树,每两棵中间栽一枝花,可以栽多少枝花?学生又动手摆了起来,很快结论出来了,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而且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途径掌握这一类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动时间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为学习利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寻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们都乐于把发现的结果表述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兴趣,积极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教授《找规律》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蓝猫驾驶着飞船在空中巡逻,忽然发现三个外星小子准备毁灭地球,蓝猫立即向总部汇报,总部传输三种导弹○□×,共发射了20枚,教师然后问学生:蓝猫共发出多少个○,多少个□,多少个×?像这样,播放一段动画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激趣他们统计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4、联系生活,体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联系生活,自己来买东西,亲身经历一下买东西的过程,亲自解决买东西的付钱问题,学生就很容易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了。如我的教学有关买东西这一类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实际经历一下买东西的过程,我请一位同学当售货员,再请几位同学扮演顾客来买东西,看你买什么东西,应付多少钱?生1:小同学,请问你要买什么东西?生2:我买一个书包,再买2盒水彩笔。生1: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5元,你应付20+15×2=50元。……通用几组体验,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数学起源于生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学审视客观世界中多彩的现象,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乐于把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表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