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3、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4、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六、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的组织与实施
本课题在湖北省教研室和有关專家、学者的指导下,通过组建以省教研室和参与研究的地市教科院(教研室)教研员为主体的总课题组,承担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组织科研成果的编写任务。通过广泛吸收各实验学校有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参与,以保证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拟以湖北省部分市(县、区)为课题实验区,在各实验区内分别组织3-6所小学参加,由学校主管^领`导、教科研室和数学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子课题组。在开题会后,各子课题组进一步明确选题,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承担所申报的子课题实验和部分课题成果的编写任务。
八、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
1、方案设计与预实验阶段(2004、9-2005、3)。主要步骤包括:组建课题组;召开研讨会,设计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举行开题会,各实验区(学校)根据预实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方案。
2、实验与整理研究成果阶段(2005、4-2005、8)。各实验区(学校)根据选题和分工,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6月底前整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论文、案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测试题等),完成阶段研究总结,着手编写《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评价与分级测试手册》(暂定名)(第二学段)。
3、实验验证阶段(2005、9-2006、1)。各实验区(学校)围绕所选课题,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研究目标;拟于十一月举行课题研讨活动;完成《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评价与分级测试手册》(暂定名)(第二学段);结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验与研究(第一阶段)》(暂定名)专著。
4、修改完善阶段(2006、2-2008、12)。根据实验结果,总课题组组织成果修订和完善结题成果;编写《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评价与分级测试手册》(暂定名)(第一学段),结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验与研究》(暂定名)(第二阶段);组织專家评审。
九、课题管理工作
1、学习理论,加强培训。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都应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课题教学评价的理论,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课题研究人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应在教学实践中对设计的评价体系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积极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充分明确自身的研究地位和方向。
3、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参与研究的学校要把本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加强过程监管,并给予各方面的充分支持。各实验学校应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活动,无故不参加本课题研讨活动的学校视作自行退出实验研究工作。
4、加强协作,定期交流。总课题组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互通信息,协作研究,保证在研究方法、进度、科学性等方面符合整个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5、求真务实,突出特色。课题研究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要贪大求全,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找准切入口,选好子课题,突出自己的特色。
6、总课题组将及时收集各实验区(学校)在实验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表彰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先进单位和优秀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课题组将分批在课题研讨会上,对切实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实际研究成果的实验学校进行授牌。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