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研究的内容:
从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等方面,研究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举止文明”,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两年,即从20xx年6月至20xx年3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开题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9月。
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
4、开题。
(二)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
1、结合学校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课题组成员系列培训活动。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论坛、开展“问题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开展养成教育方略经验交流活动等等。
3、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的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
4、组织教师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
5、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三)总结提高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阶段总结、经验交流和研讨等活动。
(四)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3月
1、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
2、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3、撰写结题报告,请总课题组进行鉴定。
4、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
五、方法措施
课题组中绝大部分教师曾参与学校、区、市及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在课题实践中,他们多篇论文或案例获区、市、国家级奖励。为培养青年教师,课题组吸收了年轻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无论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能胜任课题研究。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建立学校网站,开辟“教师论坛”和“课题研究”专栏,为教科研创建平台,引导教师们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合作、交流、探讨,使课题研究日常化。
2、学校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3、每位课题组成员保证一台电脑,方便资料查询和网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4、学校投入一定经费、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购买书籍、音像制品等便于老师的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