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又“吃不了”的现象,因此遵循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才能更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用组长出题代替老师出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优生的学习潜力,激励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用组长批改代替老师批改,节约了时间,培养了组长的责任意识,同时巧妙地拓展了练习的习题量、题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组间互测,分层达标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算理、算法的掌握情况。我们将不同小组内的学生,采用同质同号的原则进行编号,即相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孩子用同一号码表示,由不同组的同质学生相互出题检测,然后点对点进行批改。组员为做好这个小老师,得动脑筋出对题、出好题,并且在批改的互动中需要更仔细地计算,更积极地投入,练习形式的改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尝试跳起来摘果子,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反思:学生学习计算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些技能,更重要的,也是为了发展数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因此,我们采取了组间互测的形式,既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努力挖掘习题中的智能因素,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孩子都能达标过关,实现了学习方式与习题功能和谐统一,使每一道题练习效益最大化。
4、自助作业,分层练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由浅表的计算训练上升为数学思维的拓展延伸,我们在授课最后一个环节精心设计了自主作业套餐,使计算学习的发展性功能得以充分彰显,同时注重练习的分层设计,既有难度小的技能训练又有难度大的思维训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力自主选择,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1)、( )里填什么数,使商中间有0?
653÷( )= 8( )1÷8 = ( )42÷7=
(2)、( )里填什么数,使商中间有0?
7( )4÷5 72( )÷6
反思:在以往的练习教学中,学生做一样的试题,一样的^答~`案,我们用一刀切的形式抹杀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即便是大量的练习也不能充分体现不同孩子在不同层次水平上学习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设计作业套餐,增加作业的弹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梯度的练习,从不同层次上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后续研究主题及策略
虽然我们通过课堂观测,课堂实践、课例分析,已经初步彰显“双分管理”学习形式在练习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正向效能,但这仅仅是一个雏形,还存在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如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如何与“双分管理”的学习形式有效结合,教师如何评价“双分管理”的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调控小组合作学习,不断优化课堂预设,实现高效的课堂。为此,我组全体数学教师将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讲围绕我们的后续研究主题展开有步骤、有层次的研究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1、 制订学生学力测评表,开展对学生学力水平的研究,更科学、合理搭配组内异质学生。
2、 制订“双分管理”学习形式课堂观测量表,由教师分组监测课堂上,不同学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正学习管理组织形式。
3、 制定“双分管理”学习形式课堂评价表,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反馈、评价各小组和成员的学习状态,使小组形成良好、有序地竞争学习态势,同时有效调控小组互动学习,节约课堂时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