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学年,我组以概念课教学研究为切入点,确立了“小学概念课教学中如何实现具体与抽象的转化”的研究主题后,全组数学教师分工协作,通过一课多轮、同课异构和多次集体听、评、议课活动,寻找突破概念课教学中从具体向抽象转化的具体策略。我们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通过相关的课堂观察量表来观测五步策略即“直观操作,自主表现”、 “回归图景,语言描述”、“归纳比较,表象分析”、“巩固内核,发散操作”在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具体到抽象转化的实际效果,以便更好地突破概念课教学中概念本身的抽象性与学生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
四、聚焦课堂,演绎高效
20xx年秋我校启动了第一届校本研究展示活动,各学科通过展示平时课堂教学或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以研究的姿态来审视和诊断课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展示活动逐步成为了我校的一项常效制度。在20xx年上半年,我校开展的第二届校本研究展示活动中,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通过和平时的课堂研讨活动的结晶。从确立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策略”的研究主题后,便主动围绕专题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最后在全组数学教师不懈的努力下,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在向蔓老师执教的《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课堂中,通过动手摆小棒,说算理和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计算算理的系列活动中,学生较好理解了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寻求到了多种算法,实现了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的目标。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同伴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说中体会和理解算理。在课堂后测中,总共检测了20名学生,其中正确率达到了98%。
在我区举办的第四届校本研究展示活动中,我组的武陵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一课,是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轮、多次集体备和平时的课堂研讨活动的结晶。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分蛋糕图片的活动中,以及自主创造表现“一半”的交流中,学生建立了从具体实物抽象到1/2数学符号的表象,初步感悟了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归纳比较,表象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用符号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接着,学生在多种图片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给它的1/2涂上颜色的操作活动中,通过再次“回归图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课堂中学生在两次有效的操作活动和正确运用突破问题的策略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描述1/2的含义,实现了从具体分蛋糕表示1/2的实物向抽象的数学符号1/2的转化,为学生分数概念模型的建模起到了铺垫作用。在第三次操作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图片,自主创造分数,运用“巩固内核,发散操作”的策略进一步拓展了分数的内涵,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真正达到了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性过渡,逐步缓解具体与抽象的矛盾,实现概念教学中具体与抽象的转化的预期研究目标。通过分析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可以看出教师在这三次具体操作活动中,正确恰当地运用了解决学生概念生成中具体与抽象矛盾的策略,教好突破了分数概念意义的构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后测中,总共检测了10名学生,其中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组在学校第二届校本研究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在伍家区连续两届校本研究展示活动中,武陵老师所执教的课均获一等奖,我们数学组也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此外,我组教师在学校校本研究网上共发表184篇文章,在湖北省校本研究网上共发表 篇文章。此外武陵老师《0×5=?》的教学课例、罗蔚老师、王被评为精品文章。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品质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我们低数教研组正在逐渐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体发展。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下学期,我们还要注重教学反思,把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过程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
“教育的承诺在于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赖于良师的敬业。” 把它作为工作信条,我们数学教研组全组上下将会更加勤奋踏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打造团队的品质,使我校数学教学教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