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保护私有财产?
杨海坤:保护私有财产,所以我的意思说现在不能说我们的老百姓或者学者对立法是狂想,还要正面肯定,在这里面进行分析,作为具体立法部门来讲要冷静思考看看立法的条件是否成熟,立法的内容是否科学,立法的可行性如何,立法的陈本和立法的效果做一些比较、预测。特别是我们提出已经立的法,要不断跟踪实施效果,不断反馈实施中的问题,看是立法的问题还是实施中的问题,如果是实施中的问题那就要补充一定的条文,如果立法本身有问题就是要做具体的修改,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问题,要法律具体分析。
主持人:杨教授您是江苏苏州人?
杨海坤:对。
主持人:那江苏省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呢?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杨海坤:我是生活在苏州,工作在苏州,苏州是属于江苏省苏南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最近我们苏州所属的昆山市,原来是县级市,也成为全国五百强市的首席,也就是说经济比较发达,苏州也是我们江苏、苏南的一颗明珠,也是排在前面的。
根据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来讲对我们东部城市的要求要继续,越快越好的发展经济,我们讲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好,对管理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都提出要跑在前面的要求,应该说江苏在这些方面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明确提出了法治江苏的目标和口号,而且也每年举行法治江苏的论坛,对这样一个举措应该说是有效的,中央领导同志也予以肯定,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也相当重视这项工作。
我们江苏也强调了江苏省人大的立法,因为我参加人大立法的咨询工作,对立法的科学性问题比较关注,对依法行政的问题也进行过多次讨论,特别对执法部门的现在一些比较前沿的信息公开问题啊,问责制问题啊,执法责任制的问题都加以关注,司法方面、行政诉讼方面也创造了一些在实践中怎么样办好案件、审理案件的一些经验。
我们江苏省在这方面还是相当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的。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司法,我想起这么一个问题,这些年来发生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案件经过网络舆论一传播,上级领导一重视就会对当地执法机关带来不少压力,这些压力不但来自于社会舆论还有网络媒体,这就涉及到司法独立的问题,您如何看待现在司法独立的状况呢?
杨海坤:你说的案例就是社会比较关注的,报纸报道比较多的案例。你讲的案件有两类,一类属于刑事案件,一类是行政违法案件,相对我对行政违法案件关注多一些,无论两类案件引起的社会反响我想这都涉及到舆论的问题,我觉得媒体舆论对于司法的公正处理得好是有积极意义,而且有帮助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媒体的监督。
司法独立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应该说要实现法治的国家都要坚持司法独立的原则,也就是说司法要相对于它的行政部门和其他的一些机关,特别是有权机关要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如果他不能独立地审理案件,那么司法的公正就不可能实施,这是差不多一个普遍的规律,也是一个常识了,所以在我们中国怎么样独立行使监查权,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如何在案件中追求正义、公正,这个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司法能不能存在,司法有没有生命力,司法能不能在公众中间有威信,这是司法能不能过硬的问题。
主持人:这次两会期间有些网友问在目前社会状况下,有对很多弱势群体的时候有人说法律武器太重了,用不起,目前我们要推进法治建设我们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杨海坤:在一个法治国家我们说法律是公器,是公共器械,是大家都可以用的,如果一部分人用起来太贵太重的话,那么说明法律对公众服务的程度和水平还不够,应该说在我们看到一些电影中也讲,法律是维护富人的,是权贵的工具。那么如果在我们的国家还是折算的话那显然不行,所以我们现在搞法律服务啊,尽量地使弱势群体得到法律的救济,我想应该说法律的武器,从大的工具性方面来讲应该所有的人民都用得起,如果对一部分人来讲可以轻而易举拿起法律的武器,一部分人拿不起又贵又重的话用不起那就说明法律没有真正成为人民的公器、国家的公器,这是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还有这次两会随着《行政诉讼法》的深入执行,有些公务员觉得我做这个事情他可能承担后果,他就可能干脆不做了,或者推诿了事,在今年两会上您也谈到了您的忧虑,那您能不能谈谈如何避免这些呢?
杨海坤:一个社会越进步越民主,人们的法律意识越强,对政府的要求越高,越严格,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有些在逐步实现法治的国家里面或者地区里面,往往说所谓官怕民,就是做官难,动辄受到追究,不自由自在,那么这个现象……当然我们不能太过头也不行,但是总体来说做官觉得难,难做官这是一个好现象,做官太容易,做官不用动脑筋,甚至平平庸庸的人都能做官那就说明这个政府权力太大了,这个不负责任,这个不是民主国家的、民主政府的一个形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政法军事,领导讲话稿,领导讲话稿格式,领导讲话稿 - 政法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