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 正文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

[08-22 13:46:2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943

导读: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5.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3分)6.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所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下列①②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等,请依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则只评第①题。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5.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3分)

6.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五)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下列①②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等,请依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则只评第①题。

①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论据一:

论据二:

②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1.C  

2.①用脚践踏②古代的一种量器③丢掉、遗失④天性、天良  

3.B  

4.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5.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6.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二)1.略

2.第一层:"火至“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二层:到“所恶有丛于死者”;第三层最后一句。

3.。人固有的“善性”  本心  人性本善

4.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5.B

(三)(一)1.(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2)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乡”通“向”,从前。

(4)停止,放弃。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